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ldo;……例如透過對易縣燕下都發掘的戰國晚期的矛和鏃鋌的分析發現,這兩件鐵器為塊煉鐵滲碳鋼產品,其含碳量分別為0 20和0 25,內部組織由鐵素體和珠光體構成,珠光體具有很寬的片間距,金相分析結果表明,這與今天的奧氏體在空冷即正火處理所獲得的組織相似……&rdo;在古代,淬火器物太硬,退火器物又太軟,採用冷卻速度適中的空冷,既省錢又省力。我國漢代的工匠對鑄鐵脫碳得到的低碳鋼和中碳鋼製造的器具很多不用淬火,而採用這種工藝。(唐電 邱玉朗《中國古代金屬熱處理‐‐試論退火、淬火、正火與回火》 《 材料熱處理學報 》 2001年02期 )

公元前二世紀中國已經有區域性淬火技術了,刃部經過淬火有很高的硬度,而脊部仍然保持很好的塑性和韌性。

到了東漢末年還出現了土包埋淬火,也就是將劍脊部分用黏土封住,這樣淬火時就僅有刃部分被淬火提高硬度,這種技術在明代之前使用比較普遍。這種技術後來傳到了日本,日本刀至今還在使用這種技術。

在某人的一個帖子中極力推崇日本的這種土包埋淬火技術,並且以此嘲笑中國的區域性淬火技術,殊不知日本人的這一套恰恰是跟我們老祖宗學的。

這是羅馬鐵兵器效能列表:

注意到了公元4世紀,羅馬的大多數鐵刃硬度還是沒有達到秦劍的水平,

有兩把小刀的硬度達到369hv和720hv,後者接近hrc50,

小刀小鑿這些都是生產或生活使用的,根本不是兵器,平時切切削削足夠了,用不著多大的韌性。而兵器和小刀工具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羅馬的兵器到4世紀還是沒有經過熱處理,對這點書上寫的也很清楚,為什麼兵器不熱處理:&ldo;presuably order not to ake it brittle&ot;

可見,是因為羅馬人無法解決兵器淬火後變脆的問題,他們沒有中國人早就有的區域性淬火和回火等技術,雖然硬度不夠,但他們可以忍受。

但這是什麼時候了?秦劍已經是600年前的技術了,要比也要和這時的中國比了。

中國已經到了東晉時期,百鍊鋼已經成熟了數百年,順便說一句,百鍊鋼技術並非失傳,知道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的北方很多地區製作的折花鋼劍就是百鍊鋼的傳世技術。

〖文章來源 春秋中文網 ja7jjc〗

炒鋼技術的好處是沒有象塊煉鐵那樣的礦渣,質地均勻,雜質很少,

如《扶風漢代鋼劍的科技分析》《考古與文物》1999年03期上的這把公元前的鋼劍,

即使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儀這種高靈敏度的儀器進行分析,發現該劍心部矽、錳、磷、硫都含量甚微甚至未有顯示。這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知道在冶煉的時候加入石灰等鹼性物質,不僅能夠脫矽,也能脫硫磷而古代西方一直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中世紀歐洲即使是鋼也含有大量的硫,這對鋼的韌性和強度都大大不利,這個問題西方直到近代才解決

西漢鐵生溝遺址出土的炒鋼料含碳1288、矽0231、錳0017、磷0024、硫0022,硫磷的含量降低到現代高階優質鋼的標準(含磷量≤0035、含硫量≤0030)。同時出土的另一塊熟鐵料含碳0048、矽235、錳微量、磷0154、硫0012,也達到了現代熟鐵的標準,這個熟鐵是作為鐵器的鍛打原坯,在鍛打過程中鐵料在紅熱狀態下暴露在空氣裡,使硫、磷雜質進一步氧化脫除,而且鍛打能使碳、硫、磷遷移富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格格今天也苟住了

枝匝

師父,我只是一隻小老虎啊[穿書]

劉正正

農家契哥兒,惡霸乖乖種田

千梔子

宗主如何防止男主入魔

雲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