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1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各國早就研製了多種中程防空飛彈,但隨著作戰飛機、直升機的低空效能進步,戰場上的一些重要保護目標,如雷達站、空軍基地和裝甲編隊等,越來越容易受到包括從中程飛彈防區外發射的空地彈到盤旋在地面雜波中的直升機等的威脅。雖然中程防空飛彈系統也可以提供保護,但這些系統採購維持費用太高,無法滿足大規模配屬機械化部隊執行隨行保護的要求,從作戰方面考慮,這些系統組成龐雜,機動性相對較差。而超近程防空系統雖然機動性好,但射程卻只有1-6公里;另外其雖然成本低,但僅限於使用肩射型發射裝置時,一旦採用車載發射裝置時,價效比會迅速下降。那麼,最好的選擇是什麼呢?那就是射程6-12公里的近程防空系統。
日本81式近程防空飛彈
射程為12-15公里左右、射高在6000米左右的空域是一個比較獨特又十分重要的空域。負責這一空域的近程面對空飛彈,其火力覆蓋區域的上界與中遠端面空飛彈主要負責的空域相重疊,下界與超近程面空飛彈負責的空域相重疊。這一空域的另一個特點是正好處於熱成像儀或前視紅外裝置、電視攝像機和雷射測距儀等光電感測器的有效作用範圍之內,可以實現多感測器制導。該系列的飛彈武器系統既可自主承擔野戰或要地的主要防空任務,又可與中遠端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和超近程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組網,以形成完整的防空體系。因此,各國陸軍都以近程低空防空飛彈系統作為隨機械化部隊一同行動,掩護在戰術地幅內前出的營級分隊或上述點目標。
要擔任此重任,首先要能夠對付先進的空中威脅,這是81式採用相控陣雷達的主要原因。要能夠進行大批次生產成本要適中,因此81式將射程選在7公里,這對於20世紀70年代的固體火箭技術來說不是難事,而且採用紅外導引頭肯定比任何形式的雷達導引頭要便宜。另外要與坦克和機械化步兵一起作戰,同時要用於保護固定的設施,系統應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因此81式選用高機動底盤,但出於日本國土狹窄,有限的系統需要經常機動考慮,沒有發展固定型,這也是結合實際的演繹。從這幾點上看,81式的射程選取和系統組成以及整體效能取捨是成功的。
◎管中窺豹
由於日本自衛隊向來對81式的具體效能、引數和作戰使用情況等嚴密封鎖,外界甚至忘記了它是世界上第三種投入實用的相控陣防空飛彈系統。下面我們就根據零碎的日方資料一點點揭開這種隱藏不露的暗箭的真實面貌吧。
日本81式近程防空飛彈
81式系統組成為飛彈、發射車和火控車,以排為火力單元,每個飛彈排裝備兩輛飛彈發射車和一輛火控車,總人數為15人。作戰時,發射車通常配置在離火控車周圍300米半徑範圍內,火控車用100米長的電話線與發射架相連,互相傳遞資訊和通話聯絡。
飛彈採用正常式氣動佈局,動力為一臺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推力為8400公斤。戰鬥部裝填烈性炸藥質量9.7公斤,最初殺傷方式為連續杆式,後來改為破片殺傷式以提高對高速作戰飛機的殺傷機率。出於保險考慮,戰鬥部在使用近炸引信的同時,還有備份的觸發引信,近炸狀態的有效殺傷半徑為5-15米。雖然陸自和東芝公司嘴上都說飛彈是自行研製的,但從彈體結構上看,明顯仿英國輕劍飛彈的佈局,僅將頭錐改為圓形,以便於裝紅外導引頭。整個彈體為一細長的圓柱體,氣動佈局採用無前翼常規式,在彈體中後部裝有4個後掠角很大的彈翼,控制翼在飛彈尾部。彈翼均按十字形配置,並處在同一平面上。飛彈平時放在充氮氣的包裝箱內密閉儲存,只有裝填飛彈時才開啟。按照設計指標,飛彈應該在10年內不必開箱檢查。但陸自為了保險,也為了提高訓練強度,一般在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