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章 君子遠庖廚,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穆真真道:“是,少爺真是太委屈了,這麼不平的事都栽到少爺頭上,八千多舉子,就少爺最委屈。”
張原道:“很好,我以後就以這副受冤屈悲憤的臉面對京城官員,我是受害者,竇娥第二,我有過激的行為可以理解。”
……
今日禮部大堂公佈會試名單之時,董祖常帶了一個清客乘馬車到大明門外看榜,這時天已大亮,數萬人群大半都已散去,但還有數千人聚在禮部照壁前吵吵嚷嚷,董祖常遵照父囑不敢拋頭露面,只讓那個清客去看榜,就看榜上有沒有山陰張原的名字,董祖常是認定張原不會取中的,因為那個裝裱匠已於完成割卷後的當日出了貢院雜院,他也讓人把那裝裱匠送上了回松江的商船——
那清客很快就回來了,臉色有些古怪,上車低聲道:“二公子,那張原中了,在第六名。”
“啊!”董祖常大驚失色,問:“你沒看錯?”
那清客苦著臉道:“就在第二排,很大的字寫著第六名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張原,在下怎麼會看錯。”
董祖常先是驚愕,隨即又無比憤怒,咬牙切齒,臉漲得通紅,喝命車伕立即回泡子河。
馬車駛過西長安街,折而向南,一刻時後,董祖常氣憤填胸地進了自家在泡子河畔的墅舍,向奴僕問明父親在哪裡,便直奔聚雲軒——
董其昌正在聚雲軒中臨摹宋人趙千里的《江山秋思圖》,題杜牧詩於其上:“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繁欲變秋。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倚高樓?”寫罷,仔細端詳,自認為臨摹勝過原作,頗為得意自己臨摹作偽功力,又想:“老夫牛刀小試,模仿張原那小子拙劣的小楷,須知臨摹佳字容易,臨摹劣字真是為難老夫啊,那篇八股文雖然急就,卻也作得不壞,若不是犯諱,考官要取中也是可以的——”
正這麼想著,聽得腳步聲重而急,抬起頭來,就見兒子董祖常奔了進來,漲赤了臉,大聲道:“爹爹,張原中了第六名。”
“嗒”的一聲輕響,董其昌手中筆落在臨摹完畢的《江山秋思圖》上,在畫卷的江水渺渺處汙了一個大墨點,頓時破壞了整幅畫的意境。
“怎麼回事,仔細說。”
董其昌看似鎮定,說話的聲音就已經有些氣喘。
董祖常忿忿道:“兒子又如何知道怎麼回事!”
董其昌不再說話,手中毛筆一筆一筆在那幅《江山秋思圖》上划著,墨線如刀,縱橫交錯,把好好的一幅畫給毀了,半晌,才出聲道:“派得力家人去禮部周郎中府上等著。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
禮部郎中周應秋回到城南藥王廟附近的宅第已經是日落時分,那董氏家人在門廳等了三個多時辰了,見到周應秋,趕忙叉手道:“周老爺,我家老爺——”
“住嘴。”周應秋陰沉著臉制止這董氏家人往下說話,遲疑了一下,道:“你隨我來。”進到書房,提筆想給董其昌寫一封信。卻又覺得不妥。生怕信件落到他人手中,他現在已經有點疑神疑鬼了,對那董氏僕人道:“回去告訴你家老爺。請他明日卯時末到藥王廟後門等著,我與他當面談,記得要乘馬車。”
董氏僕人離開後。周應秋獨自在書房徘徊,一個美婢捧茶過來,媚聲道:“老爺在貢院多日,今朝出來,可要置酒慶賀一番?”
這美婢是董其昌年前送來的,名叫驪珠,床笫之間甚媚,周應秋頗為寵她,但這時看到這美婢。不禁一陣煩惡,揮手道:“出去出去,不要來擾我。”
那美婢吃了一驚,放下茶盞,美眸含淚,退出去了。
周應秋在想此次割截試卷敗露的原因,那徐光啟知道張原考卷會分在《春秋》房。格外留心了的,還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張原的確才華橫溢,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