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五章 是拿來還是排外?,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借刊印老師這兩卷書名聲大振啊,不然一個新創的書局很難立足。”
焦竑聽張原這麼說,大悅,博學大儒也很在意自己的書賣得好不好啊。
張原隨即向焦老師說了方才在聚寶門看到的那一幕,並說王豐肅那兩支火槍是他託王豐肅從泰西帶來的——
焦竑奇道:“你要鳥銃作甚?”
張原道:“那兩支鳥銃是泰西最新式的燧發槍,學生是想以此來改良我大明軍隊的火器。”
焦竑讚道:“很好,你與徐子先可謂是不謀而合,都是想借泰西人的智慧來為大明朝子民謀福利,徐子先在天津衛試種番薯、玉米和土豆,想在西北貧瘠乾旱的土地推廣栽種,他上月還有信來,他已知你鄉試掄魁,請你入京赴試途經天津時務必與他一晤,他說渴盼之至啊,哈哈,你二人年齡相差三十多歲,卻能如此意氣相投,實是罕有。”
張原含笑道:“師出同門嘛,徐師兄我是一定要拜會的。”心道:“師兄徐光啟是我少有的同志,有徐師兄在,吾道不孤。”
焦竑知道張原向他說燧發槍事的用意自然是要請他幫助解救王豐肅,說道:“南京禮部侍郎沈榷是六月上任的,禮部尚書李維楨九月中風不能理事,南京禮部現由沈榷掌部事,沈榷此人頗想有一番作為,他對天主教徒蔑視佛法、不拜祖宗、不敬孔子極為不滿,屢次申斥,這次是抓到王豐肅把柄了——”
張原道:“然這把柄卻是因學生之故,學生是一定要向有司申明的,還請老師從中斡旋。”
焦竑道:“沈侍郎與我有點交情,我可以把沈侍郎請來商議,但我有一言,張原你要轉告王豐肅這些耶穌會士——”
“老師請講。”張原恭恭敬敬道。
焦竑道:“因徐子先之故,老夫對天主教義略有了解,並無甚精深高明之處,只其天文曆法、術數機械頗有可觀,我所重者就是他們的格物致知之學而非他們的教義,想必你也是——”目視張原。
張原道:“是。”
焦竑點點頭,繼續說:“但這兩年來王豐肅在南京傳教過於張揚,他在正陽門內建了新教堂,巍峨宏麗,公開舉行各種天主教儀式,男女教民時常聚會,讀經祈禱,甚至捧著神像招搖過市,已引起很多官紳和民眾的不滿,更有甚者,此前天主教民依然可以祭祀祖先、祭拜孔聖,但現在都禁止了,信天主就不得祭祖祭孔,也無怪沈侍郎這些官紳極為不滿了,當年利公在世,天主教這些都是不禁的,利公稱得上是泰西大儒,學問淵博,氣量恢宏,不是王豐肅這些人能比的——”
張原心道:“利瑪竇是非常有遠見的,對大明現狀看得也透,知道在儒佛道並行千餘年的中國傳播新教之難,所以一向是科技先行、小心謹慎,走開明士紳的上層路線,但利瑪竇去世後,繼任耶穌會東方區會長的龍華民一反利瑪竇的傳教規矩,頗為激進,認為利瑪竇的小心謹慎是缺乏信心畏縮不前,南京教區的王豐肅就更是張揚高調,大量吸收下層民眾為信徒,不許祭祖、祭孔,這已經超出了晚明傳統儒家社會的容忍底線,雖然佛教徒也不祭祖先也不拜孔子,但可不要忘了漢唐反佛、滅佛之激烈,是經過一千多年的磨合,現在佛教才完全融入中國社會,天主教才進入中國不久,就如此張揚,那麼遭受挫折也是必然,但借這個機會我可以向傳教士們示好,也可以迫使他們回到利瑪竇的傳教路子上去,那兩支燧發槍我是一定要帶到北京去的,怎能被沈榷收繳——”
焦竑要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他要張原忠告那些南京耶穌會士,要謹慎傳教,不要與儒士和佛徒為敵,張原當然唯唯稱是,焦竑便讓兒子焦潤生持他名帖去請沈榷來澹園晚宴,又道:“把顧祭酒也請來一起聚一聚,張岱、張原、黃尊素、阮大鋮都在這裡,這都是南監高弟啊。”
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