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五章 是拿來還是排外?,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毫不客氣地指責:“金司鐸,這些教眾是你鼓動起來的嗎,你可知道這樣對天主教傷害有多大!”
金尼閣趕忙用生硬的大明官話辯解道:“這是教友們為營救王會長自發之舉,鄙人正是趕來勸阻的——”
張原道:“那趕緊讓他們解散,你我再議營救王會長之策,這樣聚眾遊行會更遭人忌,仇視天主教的勢力正愁找不到藉口發難。”
在金尼閣的勸說下,遊行教眾終於散去,張原邀金尼閣與那個姓孫的天主教徒一起上了他的船,船離了聚寶門水關順流而下,臨河街道那些看熱鬧的民眾也各自散了——
船艙小廳內,金尼閣向張原說了王豐肅被捕經過,那兩支燧發槍還真是這次排擠天主教的導火索,當時王豐肅在教堂花園向教眾展示泰西火器的犀利,試射燧發槍,就被人告發說天主教徒要聚眾叛亂,昨日沈榷就知會巡城御史來抓人了——
金尼閣憤憤不平道:“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算沒有那兩支燧發槍,沈侍郎也會另找藉口向南京耶穌會發難,那沈侍郎極端仇視我聖教。”
張原聽說過這個沈榷沈侍郎,沈榷是浙江烏程人,是浙黨主力,與他族叔祖張汝霖有往來,天主教在大明的傳教方針是補儒抑佛,這是利瑪竇所主張的,因利瑪竇博聞強記、學貫中西的個人魅力,很得到一部分開明官紳的欣賞,天主教的傳播也由此在大明開啟局面,這自然遭到佛教徒和信佛的官員的忌恨,沈榷曾拜在杭州棲雲寺蓮池大師座下為俗家弟子,反對天主教尤為激烈,他就主張將西方傳教士全部驅逐出境、信徒一律罰作苦役,這沈榷是個極端保守並且偏激的人——
“張相公,武定橋到了——”
船頭的薛童歡快地叫了起來,跑進船廳問張原:“張相公,我們先回幽蘭館嗎?”
張原就請黃尊素陪金尼閣說話,他走進艙室對王微道:“修微先回幽蘭館看看,我現在要去禮部衙門,不,先去拜見焦老師。”
王微應道:“好。”又問:“那相公夜裡來舊院嗎?”
張原道:“若過了二鼓沒來,你就不要等,我肯定是有事耽擱了。”說著,伸手摸了一下王微的臉頰,光潔如瓷釉。
王微嫣然一笑:“那我等相公到三鼓。”
姚叔早已收拾好行李,與薛童、蕙湘在武定橋上岸,王微最後下船,看著十八舉人四條船魚貫從橋下過,仰頭看天,輕聲自語:“這天是要落雪了啊。”
……
張原諸人在止馬營埠口泊下,這時已經是午後申時三刻,張原讓金尼閣和那孫姓教民留在船上,他與大兄張岱,還有黃尊素、文震孟去澹園拜見焦竑,黃尊素去年在南監曾被祭酒顧起元指派到澹園助焦竑編著《國朝獻徵錄》,而文震孟曾聽過焦竑講學,算是焦竑的半個弟子,所以要前去拜見,其餘範文若人等就不冒昧登門了——
到得澹園,那應門老僕喜道:“張公子來了,我家少爺方才還說起張公子呢——少爺,少爺,山陰張公子到了。”
澹園茶廳很快走出三個人來,居中是焦潤生,大笑道:“介子,我料這兩日你該到南京了,哈哈,文起兄、真長兄,你二位也一起來了,好極。”
邊上兩人是羅玄父和阮大鋮,阮大鋮高中應天府鄉試第十九名,九月回了桐城一趟,又趕回南京,要與張原、焦潤生等人同道赴京應試——
略一寒暄,焦潤生領著張原三人到後面藏書樓見其父焦竑,七十六歲高齡的焦竑依然精神矍鑠,見到張原、黃尊素、文震孟,很是愉快,拾起案頭一卷《焦氏筆乘》對張原道:“你的翰社書局甚好,這書我看了一遍,只有兩處錯字,其餘紙張、刻印俱精。”
張原道:“這兩處錯誤學生也看到了,已經令書局重新刻版,書還沒印出來,翰社書局今年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