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六章 行路難,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中關於張原出使朝鮮的那些流言是姚宗文、韓浚等人授意家僕在酒樓茶肆散佈出來的,如今在甄紫丹等錦衣衛的大力澄清下得到了糾正,對於京城士庶而言,此前聽到的畢竟只是道聽途說,現在是出使的錦衣衛親口所言,自然更可信,而且錦衣衛製造輿論更內行,姚宗文等人對市井輿論的重視顯然不如張原。

七月二十九日午後,翰社書局刻印的署名張原的《行路難丁巳朝鮮紀行》就已經在京城各大書肆銷售,翰林院侍讀學士郭淐為此書作序,此前京中的流言等於是為此書作廣告,很多京官都命僕人去購買此書,張原親自送書上門的有吳道南、張問達、錢龍錫、成基命、徐光啟、左光斗、亓詩教、王大智、祁承爜、楊漣等十餘人

張原不怕別人譏他請託鑽營,當此世道,必須有從權之計,可結交的就絕不清高拒人,三日前,他命武陵、舍巴、馬闊齊攜帶他和朝鮮使臣禹煙的書信和禮物前往河南商丘拜見楊鎬,照目下的形勢,奴爾哈赤極有可能提前侵略遼東,遼東邊備廢弛,想挽救撫順、清河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就是避免薩爾滸之戰的全面潰敗,楊鎬將是指揮薩爾滸之戰的主帥,時局雖然因他張原而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但只要大明朝廷決定對後金大舉用兵,熟諳遼事的楊鎬一定會被推舉出來,因為楊鎬與方從哲同為二十年前的內閣首輔趙志皋的門生,又且指揮過二十年前抗倭援朝戰爭。當然是此次主帥的最佳人選。其餘象熊廷弼、李如柏等人都還不具備那個資格。所以張原必須對楊鎬施加自己的影響力,現在的楊鎬還在商丘鄉下賦閒,正是張原向楊鎬展現自己的絕好機會,張原寫給楊鎬的信洋洋萬言,其中對遼東局勢的預測很快就會得到驗證,這必給尚未出山的楊鎬以深刻印象

舍巴和馬闊齊陪同武陵到了商丘之後就會回四川石柱,張原為他二人領了小勘合牌,以便順利還鄉。同時還有一封信帶給秦良玉,請秦良玉關注永寧宣撫司奢崇明的動向,若朝廷徵調石柱和永寧土兵北上遼東助戰,那時就更要提防奢崇明,這個時間已不遠,或許就是明年。

張原雖負家國之重,但得閒時也要悠哉優哉一番,誰說亂世就不能享樂娛情,忙裡偷閒,七月二十六這日張原和大兄張岱攜女眷遊了十剎海。北京的秋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節,不冷不熱。天清氣朗,葫蘆大棗、香脆白梨,還有葡萄和栗子這些瓜果都成熟了,十剎海的水格外明淨,坐在遊船上聽曲吃梨,不亞於西湖七月半。

穆敬巖與女兒穆真真、還有小外甥張鳴謙相聚了幾日,於二十七這日領了兵部勘合牌,與洪紀、洪信二人回榆林向杜松覆命,張原當然也給杜松備了一份禮物並寫了一封書信讓穆敬巖帶去,王宗嶽則辭了張原回山西太谷家鄉,明年初王宗嶽會再來京中,他已答應長隨張原左右,這些年王宗嶽走南闖北結識三教九流人物,但在有地位有身份的官紳眼裡,王宗嶽是一介江湖武人,難免有輕賤之意,而在張原這裡,王宗嶽感受到了尊重,張原是真把他當作老師來禮遇的。

沈榷舉薦溫體仁為東宮日講官以及韓浚彈劾張原的奏疏送到司禮監後遲遲未見批覆,而張原旬日休假已過,從八月初一日開始到詹事府坐堂,張原現在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贊善,詹事府的贊善雖與翰林院修撰同為從六品官,但從翰林院到詹事府就是一個資歷的累積,是年輕官員升遷的必經之路,張原保有翰林院修撰之職而不必到翰林院點卯,以後詹事府就是他坐堂之所,多少人在翰林院要熬上六、七年甚至十幾年,張原只用了一年半,這就是出使朝鮮的好處

詹事府沒有正印官,由少詹事錢龍錫代掌印,錢龍錫見到張原,寒暄數語,便道:“慈慶宮一早傳下旨意,皇太子要在文華殿召見你,東宮的內官還在等著呢,張贊善趕緊去吧。”

詹事府離文華殿不遠,張原跟著東宮太監韓本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