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都之秋,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午秋陽高照,十剎海景色明媚,秋水澄澈,清波盪漾,湖上有官紳女眷乘舟遊玩,景象似與春日沒什麼兩樣,但仔細看,岸邊垂柳的葉子略顯枯卷,沒有了春夏季節的碧綠和舒展;仔細聽,此起彼伏的蟬鳴聲已經顯得悽弱衰殘,再有一夜秋雨這些秋蟬就會銷聲匿跡;嗅一嗅,風中萬物勃勃滋長的氣息已被秋季特有的飽滿成熟的味道取代;而最觸目的是:玄武門外萬歲山上的楓葉已經開始變紅,萬歲山是皇城周圍最高處,從那山巔楓紅再往上,就是分外高遠青碧的天空——
這就是萬曆四十五年的秋,後金侵明的前夕,秋景一如往年,歌舞依舊昇平,張原乘車行在十剎海畔,小內侍高起潛有些拘謹地坐在馬車一側,偷眼瞧這位張先生,張先生若有所思,卻沒詢問鍾公公邀見有何急事?
過了火神廟的水亭就是鐘太監的外宅,張原這才恍然似的問:“小高,鍾公公已經先到了嗎?”
高起潛探頭看了看,答道:“沒看到客嬤嬤的轎子,應該還沒到,請張先生稍等,鍾公公很快就會出宮。”
張原在鐘太監外宅前下了馬車,命來福、汪大錘把送給鐘太監的禮物搬進去,這些禮物都是從朝鮮帶回來的,除了人參、貂皮和翡翠、寶石之外,鐘太監是有文化的太監,所以張原還準備了不少高麗紙、濟州扇、釜山銅器等等。
在門廳小坐了片刻,鍾本華和客印月急急忙忙趕到了,張原看這二人成雙成對的樣子莫非已成對食,起身施禮道:“鍾公公、客嬤嬤,張原有禮。”
鐘太監和客印月趕緊還禮,客印月道:“鍾公公先與張先生談正事,小婦人等下再與張先生說話。”說罷,眸光在張原臉上一轉,翩然出廳。
鐘太監讓廳上侍女都出去,開口道:“張先生,方閣老他們不想讓你再任東宮日講官,今日已有奏章呈上——事情原委是這樣的,昨日一早哥兒知道張先生已回京,就想見張先生,張先生是外臣,不能無緣無故進宮,於是雜家就奏請千歲爺說暑天已過可以重新出閣聽講,千歲爺就命詹事府擇日開講,張先生出使朝鮮,但東宮講官一職依舊保留,這次重新開講,張先生與孫先生、馬先生都名列東宮日講官,但今日一早有兩道奏疏送至司禮監,其一是河南道御史韓浚彈劾張先生在朝鮮亂政謀逆、無德無行,既損大明國威,更是禮教罪人;其二是南京禮部侍郎沈榷舉薦南京翰林院掌印官溫體仁為東宮日講官,方閣老在奏疏後票擬說溫體仁人品高潔、學識豐贍——”
說到這裡,鐘太監閉了嘴,皺眉望著張原,看張原有何反應,河南道御史韓浚的奏疏極其尖刻銳利,今年的京察中很多東林官員都是在韓浚的拾遺彈劾下被貶黜,此時刀筆轉向張原,咄咄逼人,而沈榷又適時地舉薦溫體仁,一唱一和,明顯是要把張原排擠出東宮日講官之列,方從哲票擬鮮明地支援溫體仁任講官,張原處境不妙,若張原不能保住東宮講官之職,對鐘太監也是一個沉重打擊,所以鐘太監比張原還著急。
張原靜靜傾聽,神色如常,說道:“我前日回京就去了禮部覆命,將此次出使經過的奏疏交給了何侍郎,禮部還沒上報皇帝嗎?”
鐘太監道:“司禮監的李公公沒有提及你的奏疏。”
司禮監現任掌印太監是李恩,與王安關係不錯,東宮之所以這麼快就獲知韓浚和沈榷奏疏內情,便是李恩向王安透露的訊息,王安對張原觀感頗佳,所以讓鐘太監向張原通風報信好預作應對。
張原沉吟片刻,問道:“如今皇帝幾日批閱一次奏本?”
鐘太監道:“萬歲爺龍體不比往日,如今是三日批閱一次奏章,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奏章,一般無關緊要的都由司禮監代為批紅。”
張原道:“想必是禮部有意拖延不把我的奏疏呈遞上去,我即去見吳閣老,請吳閣老派一位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