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六章 生財有道,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本定於十一月初一開始的大辯論由於沈榷要從紹興請劉宗周上京,所以推遲到十一月十五舉行,隨著辯論日期的臨近,朝野士庶對這三場辯論愈發期待,京中各書局、書鋪的新動向就反映了這一狀況——
徐光啟早年與利瑪竇、熊三拔合作翻譯刊行的《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簡平儀說》,以及李之藻與西洋教士合譯的《圜容較義》、《天之初函》這幾種西學中譯的書籍,在書鋪裡擺放了十來年很少有人問津,這些書原本就印得少,每樣不過幾百冊,都是由徐光啟、李之藻和傳教士們用來送人的,放在書鋪出售的很少,自確定要舉行大辯論以來的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各書鋪中僅剩的幾百冊《幾何原本》、《泰西水法》很快售罄,都是朝中官員來購買,因為大辯論即將開始,很多官員要去旁聽,既然要旁聽,那麼對西洋人的學問總得有點了解啊,所以到處蒐羅此類書籍,京中士子聽聞官員們搶購泰西書籍,當然要跟風啊,結果沒處買了,便有書局請刻工連夜加班加點雕版刊印,反正現在沒版權保護,誰都可以刻印,不過這最快也要二十天以後才能有新版書出來,然而就在這時,傳出崇文門內燈市街那邊有家新開的書鋪有大量西學書籍出售——
早在萬曆皇帝同意舉行大辯論始,張原就料到西學書籍會暢銷,他一面寫信給蘇州的範文若和青浦的楊石香,寄去《幾何原本》、《泰西水法》這幾種書,要求他們組織刻工儘快刻印刊行,每卷印個三千冊還是賣得出去的,士人們喜歡跟風,江南士人手頭也比較寬裕,花幾錢銀子買幾本西學書籍擺在案頭顯示自己學貫中西將是今後一段時間的風尚——
張原的信是八月底寄出的,範文若、楊石香他們收到信應該是在九月底十月初,然後組織雕版印刷,最快也要十一月初書才會出來,這在江南銷售時機正合適,因為大辯論是十一月中旬舉行,但那些書要運送到北京都已經是年後了,顯然爭不過京中那些搶印的書局——
所以九月下旬的某日,張原與徐光啟一起找到當年刻印《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簡平儀說》的那家小書坊,小書坊在宣武門外,原來的老闆已經去世,現在接管書坊的是其遠房外甥,名叫袁朝年,是宛平縣的童生,三十歲不到,有些頹廢的樣子,書坊生意不好啊,現在只印一些灶王爺像和佛道勸善經文胡亂混日子,都準備改行賣茶葉蛋了,這日袁朝年正在門前曝日捫蝨,卻見兩個士紳模樣的人來問當年的《幾何原本》那三種書的雕版還在不在?
袁朝年已經不認得徐光啟了,答道:“我舅父把舊雕版都堆在南邊庫房裡,不知道兩位所說的那三種書的雕版在不在?”當即開門去檢看,萬幸,這三種書的雕版竟然都儲存著,《幾何原本》六卷、《泰西水法》六卷和《簡平儀說》一卷,總共十三卷一千多塊雕版,除了少部分雕版朽壞剝落之外,大部分雕版都還能用。
張原當即出銀五百兩,先支付三百兩,讓袁朝年立即招募刻工,把那些朽廢的雕版補上,在十一月初五之前就要把這三種書印出來,每卷印五百冊,因為印多了怕那些舊雕版承受不了,這四百兩銀子就算是雕版費、紙張費和印工費,書印好後張原會派人來取——
袁朝年掐指合計了一下,因為有大量舊雕版在,印這十三卷總計六千五百冊書籍成本應該用不到四百兩銀子,短短一月時間他就可從中淨賺一百多兩,簡直是發橫財啊,當即忙不迭地答應。
張原叮囑道:“紙張要用江西鉛山的竹紙,朽壞的雕版一定要更換,還有,刻工一定要請老練的工匠,新版字型不要與舊版字型相差太大。”
袁朝年道:“當年的寫工就是在下,刻這書版的工匠也都還在呢,就住後面那條街,父子三人,我就請那他們來補版。”
張原道:“如此甚好。”當即留下十三卷和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