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風切變!讓我來飛!
梅子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風切變!讓我來飛!,重返2000:大國機長,梅子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波呢?”徐蒼伸手朝著邸清泉勾了勾。
左座的機長看到徐蒼這個動作都看傻了,徐蒼看起來年紀輕輕的,怎麼跟邸清泉這般沒大沒小?然而,邸清泉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順手就將夾在駕駛盤上的紙質通波拿給了徐蒼。
這個時代的737上的印表機遠沒有後面機型那般小巧便利,打出來的紙條寬度足足有後世印表機的兩倍還多。而且,紙條的紙質又軟又容易破,稍微一不小心就會被撕了。大約過了七八年,737上的印表機才會大規模的改革,連印表機用紙也會進行升級。
接過邸清泉遞過來的紙質通波,徐蒼看了一會兒就將之丟到了中央控制檯上:“通波上說的是中雨,怎麼區調上說轉大陣雨?”
這個時代,大家對於降水條件下的落地標準還不是很在意。小雨,中雨什麼的才不管,就看最後能不能看到跑道。
只是通常來說,白天條件下中雨是可以接受的,而在晚上,中雨就比較容易影響最後的目視參考了。不過,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如果達到了大雨,那就比較難辦了。雨水能直接在風擋上形成一層擦不幹的覆水層,就算是雨刷開到高位也不行,刮掉的雨水會被後面的雨水很快填補上,從而造成目視能力的降低。
然而,在各種程度的降水中,陣雨是比較特別的。對於陣雨的認定是一直很模湖的,是按照所報陣雨的最高階別來認定,還是不用考慮,完全憑藉機組人員的目視判斷?
比如說大陣雨,有人就覺得應該直接將之認定為大雨,還是說大陣雨不適用於統一的降水標準,取決於機組是否可以在決斷高度取得目視參考並在以下高度持續得到合適的目視。
或許會有人覺得為什麼要定標準,最後只以機組人員的目視判斷為準不好嗎?陣雨這種可變性的天氣自不必說,就算是報的穩定降水,如中雨。
雨水的分佈並不是均勻的,可能在某些區域降水比較密集,在某些區域稍微弱一點。在偏弱的區域,其實就對落地沒什麼影響了。
如此一來,那為何要對落地進行硬性限制呢?正是基於這個理念,即便很多航空公司有些降水條件下的著陸規定,可實際航班上的執行並不嚴格。
其主要原因是在基於飛行員過大的自主權容易導致一些強行落地的可能性,無疑會增加隱患。飛行員也是人,沒有哪個飛行員願意備降的,這就經常會導致飛行員在遇到邊緣天氣時產生主觀想要落地的念頭,即所謂的預設立場,以致於讓飛行員形成“管道效應”。
一旦形成管道效應,飛行員的視野就會變得狹窄。這裡的視野並非狹隘意義上的視力範圍,而是思考與觀察的廣度。開始主觀地忽略影響落地的不利因素,而一心只想落地,最後就容易造成安全威脅。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後期局方逐漸收回了飛行員的自決權,甚至在某些氣象條件下都不給機組人員進近的機會。
當然了,後世的降水標準制定得反倒是矯枉過正了,徐蒼都覺得有些繁雜了。不但是對降水強度的不同有不一樣的限制,甚至根據落地機場的跑道長度,級別做出了不一樣的規定。另外,在晝夜上和是起飛,是落地,還是起飛加落地都有不同的規定。
不過,不管是後世規定怎麼變,或者是嚴格與否,遇到大雨基本都不能落地的。即便是在現今寬鬆的時代,若是塔臺明確報了大雨,最後機組還落地了,那事後是要接受公司調查的。
“剛轉到漢京區調就給我們通報了最新情況了。之前一直是穩定的中雨,最近一段時間雨勢很不穩定,一會兒是中雨,一會兒是大陣雨。”邸清泉倒是對備不備降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反正如果備降的話,那大機率也是備降到津門。津門離漢京很近,真要是備降後起不來,大不了坐車走陸路到漢京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