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十九、免狀,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揚州內史庾希就是因這少年而氣得大病一場的,此子在吳郡聲名之盛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揚州、建康俱有此子逸事流傳,散騎常侍全禮、大司馬參軍桓伊、吳郡太守陸納都極為賞識這個陳操之,新近又傳言郗超與這個陳操之一見如故、抵足夜談——

名醫也如名士,也是要蓄養聲望的,那些侷促於鄉閭、聲名不出本縣的醫生當中也頗有醫術高超之輩,何以無籍籍名,就是不善養望,楊泉是很懂這一點的,他原是尚藥監的太醫,因與太醫令不睦,辭職歸廣陵,一向只為高門顯貴治病,為一個寒門老婦奔波一千多里,他楊泉自問沒有這麼高尚的醫德,若不是看陸太守的面子,單憑陳操之還是請不動他的,但此時一見面,楊泉心裡便暗讚一聲,他遊走於士族公卿之門,閱人多矣,似這般風儀的美少年難得一見,只有王右軍第七子王獻之可以與這個陳操之媲美。

寒暄數句,楊泉便坐回車上,這陽光實在毒辣,金針般直紮下來,他曬不住。

陳操之與劉尚值步行,劉尚值先問陳操之母親身體情況,得知平安,便露出了往日嬉笑本性,與陳操之輕鬆談笑,說道:“子重,你的六品免狀已經領到,我還代丁春秋也一齊領了,這次帶了回來,昨夜就是在丁氏別墅歇的夜,一早趕過來。”

陳操之得知自己終於定品,只感淡淡喜悅,可以讓母親高興一下了,問:“尚值在郡府公幹順心否?”

劉尚值道:“尚可,陸使君對我比較關照,雖是無品小吏,但還不算太濁,我爹得你報信後還派了兩個家人送了不少錢帛去吳郡,供我使用,那點微薄俸祿哪夠我花費啊——我這次回鄉也算是公幹啊,陸使君派我陪同楊太醫來錢唐,治好令堂的病後我還要陪楊太醫回吳郡的,。”

說話間,到了陳家塢,陳母李氏親自出迎,楊泉下車,趕緊請陳操之扶他母親進去,莫要中暑。

陳操之請楊泉和劉尚值在底樓正廳坐了,上茶,敘談一會,來福便來請小郎君和貴客用餐。

酒是錢唐桂子酒,菜餚有四葷四素一湯,四葷是水煮羊肉、紅燒白銀鵝、油煎鱖魚和清蒸薰肉,四素是黃瓜、豇豆、赤莧和萵筍,湯是河貝蠶豆湯。

這些簡單、新鮮的菜餚味美可口,楊泉、劉尚值都是大塊朵頤。

飯後,陳操之安排客房讓楊泉休息一下,楊泉為人治病很有講究,說醫者自身不能疲憊、不能飲食不節,有諸如“六治六不治”——

劉尚值從車裡捧出一個錦盒,對陳操之道:“這是你的六品免狀,現在不給你,我要交給陳伯母。”同陳操之一道上二樓到陳母李氏房間,施禮畢,開啟錦盒,取出絹制免狀,呈給陳母李氏。

陳母李氏看著兒子的名字四平八穩地寫在上面,上面有大司徒司馬昱的硃砂印鑑、揚州大中正庾希的印鑑,還有吳郡中正全禮的印鑑——

陳母李氏看看這六品免狀,又看看眼前這芝蘭玉樹一般的兒子,心裡快慰可想而知,轉頭對英姑道:“阿英,把床頭那隻楠木箱開啟,裡面有隻小匣子,取來。”

英姑取來那隻小匣子,陳母李氏開啟木匣,取出的卻是當年陳慶之的七品免狀,絹質略微泛黃,硃砂印卻是時間愈久鮮紅。

陳母李氏對陳操之道:“娘還清楚地記得汝兄把這免狀呈給娘看時的情景,這一晃就是十一年了。”

劉尚值怕陳母李氏睹物思人傷感,便笑道:“子重才名遠揚,乃是吳郡第一才子,以後子重還要把銅印墨綬呈給陳伯母看呢。”

一邊的宗之敬畏道:“這麼說,醜叔現在是大官了?”

潤兒道:“那是當然。”

小嬋、青枝、英姑、陳母李氏皆笑。

這時,不斷有陳氏族人和眷屬來看陳操之的免狀,都是由衷的高興,這是錢唐陳氏的榮譽,每個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