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破窗,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舉中一舉登科高中二甲,從此飛黃騰達。”
“那國師想說明什麼?今日之舊世風、學風,便如裱糊紙窗一般,終究是要被時代之風吹破的?還是說只有新世風、學風,是乾淨透明嶄新的‘玻璃窗’這種新事物,雖然替換舊紙窗的代價要高,可未來更光明?”
如果光是這麼說,顯然就沒意思了。
姜星火笑了笑:“王叔明進士及第後,故鄉茅屋閒了下來,眾人皆以有‘文曲星氣’,並不敢破壞,但年復一年,王叔明定居京城不再回來,這間茅屋也就沒多少人在意了,終有一日,幼童玩耍時以石擊之,玻璃窗碎,而後這一直被鄉鄰小心維持的文曲星的故居,便漸漸淪為孩童戲耍、乞丐藏身之所,此曰:破窗效應。”
這是個很簡單的心理學效應,意思就是字面意思,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
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引爆點”,地上究竟要有多髒,人們才會覺得反正這麼髒,再髒一點無所謂,情況究竟要壞到什麼程度,人們才會自暴自棄,讓它爛到底。
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世風、學風,亦是如此道理。”
胡儼反倒若有所思,他開口道:“所以,請恕在下直言,譬如我們國子監,現在存在的根本問題並不在學風上。”
“哦?”
一旁的王允繩露出驚訝的神色。
胡儼這句話,無異於在告訴大家,他不僅不支援變法,而且認為新的社會風氣,就像是“破窗之石”一樣。
有人心中讚歎道:“不過,姜星火倒是有些眼光,看出了問題所在,這‘破窗效應’的比喻,實在是精妙至極。”
而在眾人念頭各異、間或有聲音響起的嘈雜中,胡季犁忽然開口了:“敢問國師,您的故事,恐怕還沒結束吧?”
這話一出,其餘學者們都是一愣,不禁側目向胡季犁瞧了過去。
在他們的印象中,胡季犁這個傢伙雖然以前是安南太上皇,但同樣也是大儒,如今來了大明,可謂是謹言慎行,向來是個沉默的性子,不愛摻和學術爭論的,今天居然開口了,看來也是憋久了啊。
姜星火見是胡季犁問話,倒也沒有隱瞞,說道:“確實如此。”
“首先,破窗效應是一回事,今日之世風、學風,,諸位才會聚齊在這裡,進行這場太學之會。”
返回:(4)\/
“但是,王叔明的故事還沒完。”
姜星火一邊說著,一邊抬起手:“眼見天下即將大亂,王叔明辭官歸鄉,回到家鄉,才看到自己的茅屋那扇曾經庇護自己免遭寒風洞徹的玻璃窗早已破碎,但王叔明今日腰囊,自然遠非昔日可比,於是便乾脆重新起了一間屋,依舊用玻璃窗,而且是四面皆用玻璃窗。”
“孩童在此地玩耍,早已習慣以石擊打舊玻璃窗剩下的碎茬,藉此比較投擲準度,王叔明起新屋沒幾日,新的玻璃窗便又被頑童所擊碎,可王叔明卻絲毫不惱,反而說了一番道理——孩童雖然砸碎了我新居的玻璃窗,但今日之我,非指望其擋風擋雨,只求一個乾淨明澈,故此擊碎玻璃窗,並不能讓我生活有任何變化,但我購入一塊新玻璃,卻能為玻璃商人提供機會,商人賺取錢財,又能給工人發工酬,工人拿著工酬,去尋孩童父母等小販購買吃穿之用如此,雖對我造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