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破窗,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江西等其他地方,這種“恥於言利”的呼聲是很高的。
而現在,輪到了學術界最為權威的孔希路作為抽籤者,既然抽到了,這些反方辯手自然不會輕易地放過。
而且這個題目,還是姜星火擬定的。
所以在短暫的沉默後,很快,眾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坐在胡儼對面位置上的姜星火身上,等著看看他打算如何解答。
姜星火也知道這個時候自己該站出來了,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自己的發言。
“咳!諸位所言不錯,‘破窗’這兩個字,確實是出自,但首先要糾正的一點是,這個題目叫做‘破窗’,其實另有含義。”
姜星火一本正經的說道:“今有一街邊小屋,屋中有一貧寒舉子王叔明在其中讀書,準備來年科舉,王叔明囊中羞澀,故而只用紙糊之窗,忽有一日風大,遂為秋風所破,此時玻璃鏡已然降價,價格略貴於紙糊,請問諸位,若是你們是這王叔明,接下來會作何選擇?視若無睹,還是繼續用紙糊裱,亦或是選用玻璃鏡?”
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吳興人,早年受外公趙孟頫影響,之後與黃公望、等名家交往甚密,得到黃公望指點,曾科舉入仕元朝。
元末戰亂,棄官歸隱黃鶴山,洪武初年重新出仕,任泰安知州,後攀附於丞相胡惟庸,常觀畫於胡惟庸府第,不久胡惟庸伏法,王蒙因此坐事入獄,洪武十八年九月,死於詔獄中。
王叔明家境算不上貧寒,而他的這副畫作的主角也不是他自己,主角被稱為“劉郎”,但這些顯然都不重要,姜星火只是借用了一個小故事。
這段話一出來,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就像是時間突然短暫凝固了一般。
這個題目的核心不在於破窗,而在於換窗。
這裡面的意思,在場的眾人基本都不難理解,而這個充滿了機鋒的小故事,既然被姜星火拋磚引玉作為第一個題目,肯定是尤其深意的,所以討論起來,都要分外小心。
楊敬誠這時候開口說道:“在座諸位,很多人都是讀書人出身,經歷過寒窗苦讀,我想,諸位的想法應該是與我差不多的吧?詩聖杜甫,當年寫下,正是山河破碎、人情離亂之時,以小見大,既有一間茅屋紙窗為秋風所迫,那天下定有千千萬萬紙窗亦為秋風所迫,世事便是如此,若以此解世風,自然是我被讀書人要立大志,行大義,方能庇天下寒士;若是以此解學風,則是世事風霜不能屈丈夫之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姜星火:“.所以你換哪個窗戶?”
楊敬誠:“.”
你看,讀書人就有這點不好,說話說了一堆,引經據典、慷慨激昂,就是最後把最重要的地方給迴避掉了。
這下躲無可躲了,楊敬誠也不是能厚著臉皮上演“非靜止畫面”的人,乾脆道:“我不換窗戶,風就這麼吹好了,磨礪心志,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便是如此。”
姜星火點了點頭,但並不是表達肯定。
“很好,接下來由於天氣漸冷,你身體虛弱完全無法抵禦,最終感了風寒,在茅屋內打擺子一病不起,錯過了科舉飛黃騰達的機會。”
楊敬誠:“.”
這下楊敬誠知道自己就是出來探路的,所以乾脆繼續踩雷,勢要把所有問題的答案都給趟出來,這樣後來人就省力了。
“我選裱糊紙窗。”
姜星火又道:“紙窗裱糊治標不治本,隔天秋風漸盛,復為其所破。”
楊敬誠這下無奈了,合著你就是讓我選玻璃窗是吧?
“那選玻璃窗呢?”
“窗明几淨,密不透風,你在溫暖的室內看著窗外的風景,心情好極了,經過大半年的苦讀,在來年的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