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破窗,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罵名,想抓幾個搞事的,結果全都千古留名了,這就是民意。
而現在,對於思想界的主流儒者來說,主要是學校中士子的學風,出現了他們認為並不好的變化,學生們開始變得愈發激進和渴望革新,開始嘗試各種新鮮事物,開始喜歡用新奇的詞彙來表述自己的思想,開始追求什麼都“較真”的科學探索精神這樣的思想風氣導致的結果就是,許多老派思維的儒家學者們,對於這類新興學派的牴觸,越來越強烈。
而此時,作為儒家的代表,孔希路其實就是被洶湧的輿論推到了臺前,他手持著被自己攥起來的紙團,深呼吸了兩口氣,然後再將這張紙團開啟,正式公佈道。
“第一個辯題——破窗。”
壓力不會消失,但現在壓力毫無疑問地從孔希路身上轉移了,懵逼的成了參與辯論的眾人。
破窗,這是很簡單的兩個字,但是顯然,這兩個字不是從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上出來的。
所以,這跟今日關於世風和學風的主題,有什麼關係呢?
眾人陷入了思索,這時候,在聽牆角的呂恭也低聲問道:“這是、森麼、依稀?”
小胖子壓低聲音道:“破者,破題也;窗者,紙糊也,這就是說要先弄個簡單的來破題。”
聽著小胖子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胡漢蒼也是一陣無語。
胡漢蒼道:“要我看來,分明就是要打破天窗說亮話的意思。”
“哦?原來如此!”
“胡兄高見!”
眾人恍然,然後低聲讚歎道。
在座各位都很清楚,如果胡漢蒼他爹能借助這個機會在大明計程車林樹立起名望,那麼不說下崗太上皇再就業,也好歹是以後能混成文化名流,而這件事情成真,胡漢蒼這位他們的同學,說不得也有機會結識更高層次的人物,將來的際遇誰說得準呢?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如此道理了。
反倒是以前在各自國內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咋的,你是皇帝我就不是王子、部落少酋長了?大家都是蠻夷,誰也不比誰強到哪去,要是真強,就不會來大明留學了。
而在另一側,四書五經裡既然沒有,那似乎“破窗”這兩個字就是出自詩文了。
曹端這時候黑著臉先說道:“可是宇文公諒那首?”
“劉郎讀書如學仙,朝不出戶夜不眠。
時聞破窗風雨夜,正是澄心對聖賢。
人生窮達那可知,玉堂金馬自有期。
青藜他日夜相訪,卻憶破窗風雨時。”
單論“破窗”這兩個字,這首從題目到內容,連續三次提及“破窗”的元代著名的勸學詩,顯然是最合適的。
如果是按這個解法,那麼說的明顯就是刻苦讀書的學風了。
“宇文公諒做的這首詩倒是比宋真宗立意高遠的多。”
返回:(3)\/
嗯,人家真宗直接是把讀書的好處給你擺在眼前了,招聘啟事先寫待遇了屬於是。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但是就是因為過於直白,直接把讀書和做官富貴聯絡到一起,所以真宗的這首著名勸學詩,往往被學術界批評格調太低,太特孃的俗。
什麼叫高雅?高雅的意思就是不能談錢。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的辯論會開始之初,很多秉持著傳統主義的大儒們就是直接針對新興思潮,雖然他們裡面有不少人沒能來參加太學之會,但在京城和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