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9章 (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89章 (1)

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一樣,新帝**事體制的劃分,變動也是非常大的,幾乎可以說是推倒重來。

唐前期,軍隊以府兵為主體,同時還有北衙禁軍、兵募、邊防軍,以及不脫離生產的團結兵等。

府兵,泛指軍府統領的兵士,是唐前期軍隊的主體。府兵分佈於全國各道、州、縣,寓兵於農,平時生產、訓練,或應召番上宿衛,戰時自備物資馬匹應徵出戰。折衝府分三等,上府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約800人,每府統兵官為折衝都尉,副手為果毅都尉。

全國折衝府大約630餘,其中長安所在關內道就有260餘,佔全國府兵總數四成以上,體現了唐朝廷“舉關中之兵而馭天下”、“內重外輕”的戰略思想。在唐初,府兵既要在戰爭時出征,還要在平時番上宿衛充作禁衛軍,因此地位非常重要。

除了外府折衝外,唐皇室還承隋制設立內府兵,即從功臣、勳將、宗室貴族和關中良家子弟中選拔的衛士,號稱“三衛五府”,即親衛府、勳一、二衛府、翊一、二衛府,主要是為皇帝提供儀仗警衛和侍從服務。同時,十六衛每衛又都各領一翊衛府,以中郎將統領,充作各衛的儀仗兵和內衛隊。

唐初規定,由中央統領府兵的十二衛和東宮六率。

十二衛即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有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各衛置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左、右衛皆領60府,其他諸衛領40~50 府。東宮六率即太子左右衛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各領3~5府。折衝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人,下等 800入。每府置折衝都尉為長,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為副。

每軍府 轄4~6團,團200人(有時以300人為團),團設校尉。每團轄2 旅,旅100人,旅設旅帥。每旅轄2隊,隊50人,隊設隊正。每隊分為5火,火10人,火置火長。府兵總稱為衛士,善弓馬者為越騎,餘為步兵、排矛手、步射。府兵平時講武習射,上番前進行試閱,每年冬季由軍府組織教戰。

府兵的主要任務是輪流到京師長安宿衛,其次是出征作戰或戍守邊防府兵上番,按距長安遠近確定番期,如500裡內五番,1000裡七番,1500 裡八番,即將全府兵士分成5組,7組或8組,輪流到京師宿衛,每番一個月,期滿後返回軍府。

府兵服役和從事農業生產密切結合,體現了兵農臺一的歷史特點,既減輕了國家經費開支、又保證了農業生產的進行。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之上的。高宗以後,土地兼併日重,均田制遭到破壞,加之士兵逃散,府兵制急劇衰落,府兵土崩瓦解,不得不採取臨時徵募的措施,補充軍隊的缺額。

唐前期臨時徵募民丁組建的軍隊,又叫募人、徵人、募兵。一般選取富戶多丁、人材驍勇者充當,舉薦前資官(非現任文武官)、勳官或有才能的人任各級將領。兵募的裝備由當地政府供給,不足則由本人自備或由親鄰互相資助。

由於府兵主要分番赴京師 宿衛,從事徵成的兵員有限,所以多次征戰主要徵發兵募進行,如高宗征伐遼東,一次出兵50餘力人,大多是兵募。玄宗時沿邊鎮兵60餘萬人,其中兵募的比重很大。兵募戍邊年限不固定,有時長達五六年。著名的將領薛仁貴等人,都是募兵出身。

募兵制的出現,打破了府兵制統治地位。

簡單的說來,募兵制的根本原理就是:“有奶便是娘”。

誰給錢,募兵就給誰賣命。

朝廷財政運轉良好的時候,募兵主要是朝廷負責管轄和使用,地方官員不得染指。但是後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地方官員也可以招兵買馬了,尤其是邊境地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