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公孫瓚欲來朝
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公孫瓚欲來朝,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劉虞畢竟是漢室宗親,又是幽州牧,公孫瓚顧及這些身份,便也不想草率行事。聽說劉辯這個天子來到了河間國,便將此事呈交天子裁決。不過公孫瓚沒有在信中寫出的還有一事。那便是之前盧植送給他的書信。
盧植在信中說天子雖然年少,但身邊有高人相助,自身也是有明君之資的,希望公孫瓚能盡全力輔佐天子,為天子在幽州打造一個牢固的屏障。公孫瓚自然是相信自己老師的,但是對少年天子,他也有一些好奇。有傳言說當年先帝並不認可他接任皇帝,現在天子真有如此變化麼?於是公孫瓚決定試探一下天子,內容自然就是困擾自己許久的與劉虞的關係問題。
田豐與沮授說完,還談了談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公孫瓚的要求也算合情合理,朝廷也該安撫。至於劉虞和他的矛盾,必要時可以將劉虞請來,雙方將話說開彼此和解就好。曹操國淵等人也是類似看法,大家都是大漢官員,只要都是為了大漢的安定,總是可以勁往一塊使的。
劉辯聽了,覺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他也沒有馬上做決定,而是說道:“朕知道了,待朕多想想。左右公孫伯珪還要幾天才能來,還來得及。”然後就對兩個弟弟招招手。蔡璟和劉協對眾人一拱手,便隨著劉辯去往後堂了。眾人躬身,目送三人離開,知道他們三個是要商議這事,但卻並沒有反對或阻止。
只因這三個少年都不是一般孩童了。或許常人很難相信大漢的很多決定目前是出於三個少年之手,但是從劉辯繼位到他們來到河北這一段時間的表現來看,三人雖還有些稚嫩,但也經常有奇思妙想,處理政事也沒有出過什麼大問題。現在給他們足夠的鍛鍊,將來一定能看到更有希望的大漢。
田豐等人對三小隻信心滿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