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公孫瓚欲來朝
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公孫瓚欲來朝,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辯蔡璟劉協三人結義的地點就選在解瀆亭侯府,祭祀劉開至劉萇的祠堂中。劉宏的靈位不在這裡,在洛陽。不過這次為了完整,劉辯讓人抓緊趕製了自家父皇的牌位放在這裡,以便讓他見證這一時刻。
蔡璟和劉協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劉辯這種行為了,嗯,他只是一個單純的大孝子罷了,他有什麼錯?
田豐沮授等也放了個假,回到樂成。他們一開始聽說天子和渤海王要與蔡璟結拜,也是有些吃驚,性格耿直的田豐甚至想要上疏勸諫天子或者告知太后阻止。不過沮授卻是先阻止了他。
在沮授的勸解下,田豐也明白過來,天子的舉動雖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蔡璟陪伴天子多年,為天子出謀劃策。來到河北後也向自己這些人提了屯田的建議用來招攬安撫流民。天子是個重感情的性子,對待自己的伴讀自然會更親厚幾分。換個角度想,這樣有才能的人與天子關係越親密,也越是一件好事。
儀式開始了,祠堂上方是劉氏各先祖的牌位,以及“天地”。下方的岸席上,則擺著三牲祭品,即豬肉、魚、蛋。以及一隻公雞,一碗酒和“金蘭譜”。“金蘭譜”每人一份,上按年齡大小為序寫上三人名字,並按了手印。劉辯生於熹平六年為長兄,蔡璟生於光和元年為二弟,而劉協則是光和四年為小弟。
劉辯三人每人拿一炷香和“金蘭譜”。然後,把雞殺了,雞血滴入酒中,每人左手中指用針尖刺破,把血也滴入酒中,攪拌均勻,先灑三滴於地上,最後以年齡大小為序,每人喝一口,這就完成了最為隆重且正式的結拜儀式。
童淵和曹操作為長輩和師兄,在一旁讀著祝詞,也作為見證,看著這個儀式的完成。
結拜之後的蔡璟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又重了幾分。以前他只是將自己家人和劉辯劉協等人能活下去作為目標。如果大漢像歷史上那樣真的日薄西山,大不了他就帶著全家人和劉辯劉協隱居,反正到時候北方也是他們師兄曹操的地盤。但是現在,除了好好地活下去,蔡璟也有了一種“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感,他想做的,也更多了。
不過在想的更多之前,還有一件事要處理。第二日,北方涿郡來報,右北平太守公孫瓚攜子請求入河間國朝見。
“公孫瓚是一人帶兒子前來嗎?”劉辯問道。眾人也思考著公孫瓚此行前來的目的。
“是的,公孫太守說,將此信呈送陛下,陛下御覽之後自當明白。”信使奉上一封書信。信紙還是泛黃的那種,蔡璟看到了心中一動,對啊,改進造紙術這麼大的事怎麼能忘了呢?以此為基礎,再配合科舉考試,一定能讓大漢慢慢擺脫世家的重要影響。當然,現在還不得不用著世家中人,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
劉辯接過書信,仔細地閱讀,思索了片刻,便對信使說:“此事我已知曉,可行,你且回去帶到訊息吧。”“諾”信使便告退,急忙把訊息帶回去給公孫瓚了。
待到信使走後,劉辯對堂上眾人問道:“諸卿,公孫瓚想要攜長子公孫續朝見,同時還稱有關幽州牧劉虞的事情希望朕裁定。此事倒不太尋常,朕也對幽州諸事知之較少,所以想先聽聽諸卿的想法。”
也難怪劉辯不知道,他目前十幾年的人生一直在洛陽周圍度過,論起對大漢的瞭解他可能還沒有八歲的劉協多,畢竟劉協深得漢靈帝劉宏的寵愛,除了和劉辯一同受教以外,還曾接受過秘密的帝王教育。
見皇帝虛心求教,田豐和沮授自然不會拒絕,詳細地將他們所知的局勢告訴給了劉辯。蔡璟也在一旁聽著,情況和他印象中的歷史差不多。公孫瓚從一個書佐一步一步地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幽州牧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