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章 江南,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楊定邦買下第一批木蘭舟開始,這江州府對如此財大氣粗的財神爺,便是誰人不知,無人不曉,為日後的交際便利了不少。
即使後來的幾宗大單交易已經交接到江南分舵主事範大偉手中,但這絲毫不影響鹽幫富有的既定印象。所以,這幾年下來,船廠內部早有了鹽幫的據點,至於熟絡的師傅,更是數不勝數。
唐代造船業屬於中國歷史上第二個高峰期,有兩項世界之最,值得一提。首先便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樓船,便誕生在中國,它體型巨大,承載量高,具備遠洋航行能力,這從泰華海軍和商隊採和改進的木蘭舟上,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其次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密艙設計,增加了船隻航行的安全性,這也與樓船的出現相輔相成,算是技術型革新。但令人扼腕的,便是工匠的社會地位,依舊十分低下,士農工商,對社會發展真正做出實質性貢獻的農人、匠人、商人,不僅沒有話語權,而且遭受的盤削極其繁重,生活捉襟見肘,窘迫非常。
像這些造船匠人,居於官府搭建的聚集型棚戶,汙水橫流,衛生極差。終其一生,困守一隅,難得有自己的房舍居室。正是在這種對比之下,北蒼工業區規劃整潔的居民街道,房屋寬敞明亮,加之人人平等,官員平易近人,這誘惑力可就太大了。
去過北蒼學習的幫眾,將北方的所見所聞帶回了南方,添油加醋避免不了,口口相傳又平添了幾分熾熱的期盼,弄的不少人心癢難耐,其中不乏關鍵性技術人才。
只是那時蒸汽動力還在研發之中,北蒼船廠仿製木蘭舟,都是優先安置了本土的技術工人,洪毅也並未顧及此節。這移民的想法,其實早在很多人心裡生了根,只待春雷一響,便是連綿不歇。如今,機會來了,訊息雖還在小圈子內傳播,卻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路途中,洪毅冥思苦想著如何挖大唐造船業的牆角,而在江南,這牆角卻已然鬆垮,甚至是崩塌,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