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章 江南,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海上顛簸了旬月,洪毅與宜靜終於在一片春色中,抵達了長江的入海口。滿眼濁水,滾滾而來,溫順卻又勢不可擋的奔赴大海。自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這便是上海簡稱“滬”的由來。
不過現今兩岸並無人煙,只有漁民臨時落腳的棚屋,處處澤灘更透出寸步難行的困境,與後世繁花似錦的上海灘可謂天壤之別。歷史上真正在此設立市鎮,已是四百餘年之後的南宋,身臨過繁華與荒蕪兩種境界,不由令洪毅感嘆這滄海桑田四字的深意。
由此再逆流而上三日,便可到得江州府,此地在三國時便是鼎鼎大名,時稱柴桑。諸葛孔明舌戰群儒,盟孫抗曹,就是這裡。此地靈之處,還孕育了著名的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因轄內有江曰潯陽,也稱潯陽府,後世叫做九江。
過完大年,長寧便即南下,到這木蘭舟的造船所,等待洪毅。其實在泰華,這木蘭舟現在已不是什麼稀罕之物,自從蒸汽動力上了機車,大船製造便已立項,只是船越大越需要專業人才,鋼骨、艙位、防水,都是七二七所遇到的難題,重金招募人才,是當務之急。
楊定邦也從登州趕來,一別數年,聽那些在北蒼學習歸來鹽幫幫眾們講述,泰華之國冉冉升起,地闊民眾,欣欣向榮,使他無比欣喜,也使得與洪毅重逢的期待之情,變得急切興奮。家國天下,首先便是有家,那可是心靈寄託之所。
鹽幫是洪毅與他為身無著落的老兵們所建,有老兵,也有遺孤。鹽幫幫眾,許多加入了大行公會,雖身在大唐,但他們自認為是華人,泰華才是真正的家,身份認同比許多泰華國民還要強上許多。加之開了心智,擴了眼界,而今心中更是有了信仰。
潯陽江畔的一處榮莊,是鹽幫江南分舵的駐地,楊定邦採辦木蘭舟,一來二去,此處便成了臨時的大本營。長寧與定邦早來了幾日,正在觀摩一群少年的武操。
文堂自有黑水學校的教習執掌,但這武操卻是鹽幫的教練授課。這些遺孤還未長成,加之無父無母,撒野慣了,所以武操以強身健體為主,並未涉及格鬥廝殺,免得娃娃們戾氣太盛。
泰華的新兵,也是這套訓練方法,除了佇列、體能訓練,便是軍體拳一類的簡易搏擊術,摸爬滾打自然少不了,一擊斃命的招數卻是後面職業軍人的訓練科目。
令人稱奇的是,楊定邦混跡綠林,還招募了些草莽英雄,有的多少和幫派沾得上關係,給鹽幫的操習注入了更多武術的基因。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泰和號的掌舵者有意為之,在這一天,潯陽榮莊迎來了貴客。
洪毅一行的到來是嚴格保密的,但部分核心成員還是從幫主楊定邦的態度上感受到了異樣。在這個小圈子裡,洋溢著熱烈澎湃的氣氛,去年發生的幾件大事不是秘密,所以關於長生天的崇拜近乎盲目。
敗倭國,吞琉球,並室韋,盟突厥,海陸皆有建樹。當然,軍事上的成就最能鼓舞士氣,但經濟發展的成果才是人心穩定的根本。泰華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現下鹽幫交易,不再以換取糧食為主,轉而囤積開元通寶等金屬貨幣,為泰華建立貨幣體系做著籌備。
論起理財,漢人群體的優勢無可撼動,就像騎射方面,胡人天生便是戰士一般。鹽幫十二分舵的賬房,均在北蒼學習過數月,並將許多實踐經驗與時代印記,融入到了刻板的理論中,大大豐富了之前洪毅制定的金融科目。
現在突厥境內的大宗貨物的中轉交易,也逐漸形成了體系,與鹽幫南北呼應,充填了泰華近一半的國庫收入,也形成了對內對外貿易各佔半邊天的局面。
鹽幫的另一樁功勳,便是在江州造船業秘密發展成員,招募人才。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