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書館,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洪毅手拿一本《秦風》,坐在窗邊,緩緩的讀著。不知為何,每次讀此蒹葭,總能帶給他心靈深處的安寧,即使如今秋末已至,涼風吹拂,那懷中仍有一寸最溫柔的地方。

宜靜伴在身側,脫口背誦道:“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若論才學,洪毅自認十個自己,也比不上一個宜靜。那烏黑青絲,隨風輕擺,像極了愛人如夢如幻般的空靈。

洪毅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府邸,畢竟北蒼之城平地而起,國父興國建邦,總不至於當真四海為家。這座莊院,建於城外,方圓不大,卻臨一片汪洋水澤,令洪毅很是喜歡。雖然知道能待在此處的時間不多,但縱使天空任鳥飛,總也有落腳的時候,紛擾之後,在此靜一靜心,何其自在。

《論語》曾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在洪毅看來,眼前這《詩經》、《楚辭》,比國庫中金山還要珍貴。一個國家,武力強盛,縱然可睥睨天下,但若四海歸心,唯有思想教化,統一認知,使萬民聚於一體,方可謂之文明。這書千冊,便是至寶。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此段經典,出自先秦禮記。

洪毅撫摸著略顯粗糙的紙張,油墨味道還帶著絲絲刺鼻,這已是如今最好的條件了,先秦著作,漢晉文集,主流旁門,皆勘印千冊。區區一千冊,怎麼夠呢。

除去分發給研究機構,學校,真正可以供給市場,讓百姓買去讀的冊數,還是太少了。這還幸虧是活字印刷,若是雕版,成本糜巨,怪不得古代讀書是件奢侈的事。

北蒼國家圖書館,坐落於政務廣場一側,如今算是地標性建築。寬敞的空間,粗大的廊柱,其宏偉更容易令人認為這是一座城主府第。誠然,北蒼興建之初,是要將此作為洪毅的住處。

但洪毅不可能久居一處,如此奢華靡費,僅為一人,大為不妥。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大丈夫立世,所求功業,乃造福萬民,至於己欲,夫復何求。

所以最終這裡成了圖書館,藏書於此,也就等於給了北蒼靈魂。每日裡那些求知若渴的人們,按排隊取號的順序,可在此借閱兩個時辰,隨借隨還,公有公用。現在建國伊始,條件有限,但洪毅仍是差人四處網羅天下書冊,譯成簡體,排版印刷,不計工本,編纂成集。

將來,凡郡所駐地,皆有圖書館,所建規格,參照府衙,務求鼓勵國民上進。凡有心求知之人,都能暢遊書海,不必顧忌。相比之下,莫說眼前這秀麗莊園,即便是茅屋一所,蓬戶柴門,都更能使洪毅開心。

書非借不能讀,許是袁枚先生對寒門好學之人的勉勵之詞,對於喜愛之物,誰不想擁有。洪毅看向案上其餘幾本書籍:論語,戰國策,詩經,都是好書,心中更是不免五味雜陳。

今日一早,府衙來報,說是北蒼立國以來,發生了首宗盜竊案。想來如今就業機會多多,人民安居樂業,只要有手有腳,誰會做這偷盜的腌臢事。衙門本欲公審嚴判,但審理過案情之後,卻發現了些許端倪,拿捏不住。

本來此等事情,不必報與洪毅,但蕭萬壽想,公子寧可舍了府宅來建這圖書館,必有深意,涉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