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厲兵秣馬,待來年掃平遼東!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8章 厲兵秣馬,待來年掃平遼東!,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將軍所言之事,諸位又怎麼看?
東瀛那+盧象升說道:幾萬聯軍的確不能放回去,這些人經歷了大戰,經驗豐富留在幕府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武器裝備,還是給他們幕府的對應裝備。
東瀛地勢環境這一方面趙將軍也提了,我中原的重鎧也好,戰馬也好,都不適應東瀛那多山多丘陵的地形,東瀛的甲具輕便,武器也適應東瀛作戰。
張瑞圖說道:不錯,日後這些人的供給由幕府來承擔足夠了。
那十六家叛軍的地盤,幕府起碼能留下三成,加上原有的四府之地和貿易通商,如果不是按照我大明新軍的標準,養活二十多萬大軍都不成問題了。
提到這,盧象升又是忍不住嘆了口氣:去歲正旦國宴,還有今年開春時,陛下多次提及要效仿成祖之功,征伐靴虜。我大明下一個目標本應該是遼東的女真。
實際上這兩年,朝廷最多的準備也是在為對遼東出手而囤積物資。
可惜去歲一場海戰加平定南洋,今年年初又是與東瀛開戰,從戰前準備到開戰再到結束,前前後後幾個月,朝廷花費的錢糧物資,火藥槍彈不計其數。
張瑞圖笑著說道:盧相啊,話也不能這麼說。這兩場打下來,對朝廷來說是利大於弊。
如今南洋平定,海商無憂,南洋諸國皆朝貢我大明互相通商貿易之下,朝廷稅收增了不下兩成,還有南洋諸多特產,這都是豐富了我大明的儲備啊。
今歲和東瀛一戰,東瀛又會成為我大明新的市場,加上東瀛的礦山,朝廷是穩賺不虧的。
眾人點點頭,可不是嗎要是打仗虧本,誰還願意打啊?
大明之前打仗,朝廷很多時候都是出錢打仗,但利益極少乃至是虧本,純粹是為了鞏固國防和穩定邊境等等。
但天啟朝的打仗卻不是如此,張好古換了一個角度讓眾人重新看待戰事,戰爭打贏了,朝廷有利潤,國家有好處,百姓有福利,大傢伙也都能賺一筆,這也是為何天啟朝聞戰而喜,無論是將士還是百姓,商人還是官員都願意參加戰事的原因,打贏了就是穩賺不賠,大家都有好處。
至於輸?
開玩笑,我大明會輸?!
張好古笑著放下茶盞陛下的確是想要解決遼東之事。但遼東也不僅僅有女真還有遼東那些軍鎮,如今也是朝廷的心頭之患,想解決遼東女真,就必須要解決遼東那些聽詔不聽宣的軍鎮。
盧象升一聽到遼東軍鎮整個人也是皺起了眉:哼!那些軍鎮,一個個擁兵自重在那當土皇帝,可是威風得很:從一開始每年兩百三十萬兩銀子,一百三十萬石糧食到現在每年近兩百五十萬兩銀子和一百五十萬石糧食,仗沒打幾場,東西可是吞了不少!
提起遼東那些軍鎮,在座的諸人都是忍不住眉頭一皺。
遼東那些軍鎮,在嘉靖朝時,就有些不對勁,萬曆朝時已經是有聽詔不聽宣的意思甚至遼東女真能成禍患少不了軍鎮故意放縱以養寇自重。
因此別看那些軍鎮的大佬老老實實在京師待著,但子孫都在軍鎮,就是調不動,已經是尾大不掉了。
因為遼東女真為患,朝廷還得用著這些軍鎮,一直是好生安撫著,但對這些軍鎮的行徑朝廷也不是一無所知,因此錢糧給歸給,但不是遼東要多少就給多少。
畢竟遼東那些軍鎮說能打品在除新軍之外的明軍正規軍編制裡的確是能打的。
遼東薊州軍鎮,甘陝軍鎮,這都是明軍中最能打的至於衛所早就廢了,京師三大營更是缺糧少餉軍械老舊,朝廷也知道這點,不然也不
可能一直容忍遼東軍鎮做大。
可天啟朝不一樣啊,張好古開辦大同書院,編練新軍自己培養人才訓練軍隊,新軍已經取締了衛所和明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