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8章 厲兵秣馬,待來年掃平遼東!,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舊有編制,如今三大營的稱呼都已經有段時日沒聽人提到了,而五軍都督府更是自正統之後就已經廢了,武將任職兵馬調動,軍隊操練全都和五軍都督府毫無關係,由內閣全權決斷,也就是由張好古做主,盧象升為輔來調動兵馬。

全國精銳轄於內閣之手幾十萬精銳枕戈待旦,新黨看日黨多不順眼,遼東軍鎮那些人也知道,而且朝廷上下,皇帝和內閣誰看他們都是越看越不順眼,無時無刻不想找個機會把他們給換了:最主要的是他們自己也清楚自己多麼不靠譜不著調。

縱容女真做大挾寇自重是聽詔不聽宣無視朝廷政令是其二,加上歷年問朝廷要錢要糧就是坐地不動彈,朝廷對遼東軍鎮的容忍已經到了極限,不然朱由校也不會三番五次提到要學成祖親自討伐靴虜。

為的還不是御駕親征順手把遼東的軍陣給平了?

這遼東軍鎮已經不是朝廷的助力而是掣肘,是日日夜夜選在京師順天府頭頂上的一把尖刀,薊遼軍鎮按數目是有著二十一萬,其中薊鎮十二萬,遼鎮九萬。

但這是兵部給的資料,實際上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是吃空餉的,有多少實員,以及這段時間薊遼軍鎮為了自保到底又招募了多少人,誰算得清呢?

反正朝廷每年就是按照薊遼軍鎮在兵部的資料發放糧餉,多一分銀子,多一斗糧食都不可能。

而朝廷對薊遼軍鎮最深惡痛絕的,還是薊遼軍鎮竟然以軍士多在邊疆為聖上效力非金銀無以明賞為理由公然不要寶鈔!

遼軍鎮不要朝廷的寶鈔還不接受朝廷給薊遼軍鎮的軍士開通大明銀行的賬戶只要銀子!

也不知道是怕朝廷查清他們的兵丁數量還是怕朝廷藉此直接給薊遼軍鎮的軍士發放軍餉他們不好繼續掌控這些兵馬,但不管怎麼說,薊遼軍鎮的做法已經和公然對抗朝廷沒什麼兩樣了。

相比起來,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榆林鎮這四鎮都在朝廷掌控之中,其中大同鎮和山西鎮有熊廷強看護著,其他兩鎮也都由朝廷大將看守。

而甘陝的甘肅鎮、寧夏鎮、固原鎮更別提了,這三鎮總督可是史可法,正兒八經的新黨中流砥柱,三鎮都已經編練出來四鎮新軍了。

與這些相比,風吹不進雨潑不進的薊遼軍鎮簡直就是朝廷的一根刺。

見大傢伙沉默,張好古笑著說道:薊遼軍鎮的事,總是能解決掉。說起來,今年本來應該是厲兵秣馬的一年,朝廷也一直在準備與遼東作戰的物資。可沒成想突然與東瀛開戰,雖然兵力不多,到也牽扯了朝廷不少精力,花費了一些錢糧。

如今戰事總算是有了個結果,對朝廷來說,是一件好事,起碼東瀛穩定了,朝廷也能騰出精力來專注於遼東了。

是啊,如今放眼大明四周,北邊隨著察哈爾一戰,漠南蒙古全面臣服成為大明一員,漠北蒙古也已經稱臣:西南自從安南被大明滅國化為交祉,東籲、大城、南掌等國也是紛紛遣使朝貢宣告自己是忠實的大明藩屬:南洋方面與尼德蘭人海上一戰,奠定了大明海上霸主的地位,南洋那些小國一個個巴不得報上大明的大腿:如今東瀛也平定,倭亂不會再出現影響大明東南,那麼放眼世界,只剩下遼東,剩下這個背主噬主的老奴了。

自那老奴起兵以來,遼東就成了大明的一根刺,成了大明臉上的一塊疤,本不過大明遼東軍鎮的門前走狗,如今也猖狂反明,甚至懵越稱帝。

乾坤日月之下,山河所至之處,大明不允許有第二個皇帝存在挑釁大明的威嚴盧象升說道:我會加緊籌備物資,今年年末之前把應當儲

備的錢糧準備妥當。

新軍那張好古點點頭:邊需要的軍械彈藥,全數撥放,把這段時間的消耗補上然後加強對遼南、山東、河南各鎮的補給,提前做好準備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