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2章 老幹部服務隊,官欲天下,孤照,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七十歲了,但精神很好,特別是鍛石水平非常高。
“鄭書記,您這技術,一看就是老石匠啊。”江寒讚道。
“小江,你不知道那個時候,幹部都是帶頭乾的。”老幹部服務隊的隊員說道:“鄭書記當時還有個外號:石匠書記。”
興修陳家院水庫的時候,大壩急需石料,工地的6000多名民工中只有300多人會石匠活,幾十萬方石料靠這些石匠鍛,要鍛到哪年哪月?
工地指揮部心急火燎,一天三遍給縣委打電話,要求增派石匠。
鄭勇合揹著錘鑽來到工地,把幹部和施工人員一齊叫到山坡上。他對大家說:“有太行山,就有石匠。群眾可以當石匠,幹部為啥就不能?”
他號召幹部都拿起錘鑽,跟石匠師傅學手藝,限期掌握基本的鍛石技術。20多天後,還是在那個山坡上,一場別開生面的考石匠的比賽開始了。20幾名縣和公社一級的幹部揹著錘鑽來到了考場。
鄭勇合宣佈:“今天考試破石頭,20分鐘一個眼,看誰鍛得好,鍛得快!”趕來觀賽的群眾把考場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
那時正是三伏天,樹枝紋絲不動,岩石熱得火燙。一聲令下,幹部們圍著兩間房大的岩石叮叮噹噹幹起來,頓時火星飛迸,石屑橫飛。經石匠師傅組成的“監考組”評議,20幾位幹部,只有兩個不合格,縣委書記鄭勇合考了個第三名。
訊息傳到各工地,群眾學石匠的浪潮湧遍全縣,全縣的石匠很快從3000人激增到人。許多群眾舉起鐵錘自豪地說:“俺是在陳家院水庫工地學的手藝,跟鄭書記是師兄師弟。”
婦女們也組織起“石姑娘隊”喊著“男女都一樣,姑娘當石匠”的口號來到工地參戰。
從此,鄭勇合又被群眾親暱地稱為“石匠書記”。
“鄭書記,石姑娘隊?”江寒一陣驚喜:“石姑娘隊,當年的隊員,還有多少人在?”
“大部分都還在。”鄭勇合說道:“天氣好的時候,他們還過來給大傢伙做飯呢。”
“當年縣裡有70多個石姑娘隊,參與了多項工程。其中有一個山洞,就是她們開鑿出來的,名字叫做‘石姑娘洞’。”
石姑娘洞、五千斤大米橋,加上掛壁公路,還有回龍村,這一圈下來,就是一條完整的實地培訓線路!
“鄭書記,周鄉長打過來電話,說是要我們停止採石,原因是破壞生態環境。”老幹部服務隊的副隊長韓永慶走過來。老幹部隊員們彼此之間說話,用的還是過去的老稱呼。
鄭勇合說道:“周鄉長,哼,讓他自己到這兒來跟我當面講!”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個隊員氣憤地說道:“周長久的水泥廠不也在採石頭?他採石就不破壞環境了?”
周長久的小舅子是開水泥廠的,過去有一個石灰石礦,但是挖完了,一年之前經過勘測,發現平嶺村有一處石灰石,儲量不小。
而老幹部服務隊修路架橋,石頭都是從這一處採的。
韓永慶當即給周永久回了電話,周永久說是明天早上到山上來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