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9章 啃豬蹄子,官欲天下,孤照,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慢慢烤,慢慢燉的才有味道,不管東方、西方,在飲食方面的道理是相通的。時間是衡量價值的一個尺度標準,肘子之所以成為一道名菜,主要是因為它有時間的積累。”
小林的話聽起來很有哲理。
“我看,下次可以讓旅遊局長過來聽一聽,我們省的導遊要是都有小林的水平就好了。”水長東誇了小林一句。
德國人的飯量比較大,所以一個肘子的量足夠大,但是味道的確是很美,再配上香味濃郁的啤酒,所以,大家都吃光了。
出酒店上中巴,大家直奔第一個考察點,艾策爾農場。
到農場,就來了一個德國人,一個大肚子的中年人,負責給大家講解。
這個農場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聲名遠揚,每年都要接待幾十個國家的代表團,所以這裡有不少德國的志願者到這裡做工,或者是給考察團講解。
德國人講解,小林翻譯。
這個農場250公頃,在德國算是中型農場。
大家一進農場就大發感慨,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的農場。
種植的農作物整整齊齊,很有德國人性格中的嚴謹。有50公頃左右的草地,佈置得則十分靈動。還有70公頃的森林。
農場還飼養了一千多頭豬,60多頭奶牛,10匹馬,牛和馬在草地上悠閒地逛著,草地上還有十幾團乾草,被整理成圓柱狀,倒成了一處小小的景觀。
農場居然搞得如此整齊和乾淨,這讓搞養殖的秦翰林大為驚歎。
“這些土地都是農場主的嗎?”朱哲問道。
農場主是保羅夫婦,農場名下有祖上傳下的不到30公頃土地。其餘200多公頃土地都是近年來購買與租賃所得,土地租期很長,租金穩定,農場會一直租下去。
在德國,土地絕大部分為私有,一般可以自由流通和交易,但為防止土地集中到非農民手中或者農地細碎化以致農業滑坡,德國自20世紀初就立法對農地自由交易實行控制並延續至今。
二戰結束後,德國的農地都較分散細碎,不便於機械化作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德國實施田畝重整計劃。在國家支援下,農地所有者對土地進行互換、重新登記,並加以平整改造,使之連片成方,適合於機械化耕作。
除經營農地外,保羅還以自家土地為抵押,從銀行貸款修建了一個生態養豬場。
為擴大利潤空間,艾策爾家在法蘭克福鄰近的幾個城市開設了三家生態食品超市,店中出售自家出產及代銷的生態豬肉、牛奶、雞蛋、糧食加工品等。
農場雖然不大,但利潤可觀。之所以有利潤,是因為農場實現了“百分百純生態農業”。
特別是農場主保羅自學成才,對於農業很有研究,上世紀80年代,保羅接觸到德國農業學家約翰·克里斯蒂安·舒巴爾特提出的作物輪作法並將其引入實踐,不但有效保護土壤營養,同時還做到資源迴圈利用,保證了高產出和高盈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