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厚實寬闊的新踏板, 穩穩當當搭在碼頭上。碼頭上的工匠、商人都暫時清開,四周一片清靜, 早有王府屬官、內侍、侍女相迎, 將她引上車輦。
車子旁邊一隊親衛打著周王的旗幟護持, 為首的卻是個穿著正四品大紅補服的俊秀青年, 容貌俊雅、神采飛揚, 容貌與她隱隱有幾分相似——
正是她的兄長桓凌。
自從她嫁進王府,與兄長便極少相見,最後一回見面還是周王進京獻嘉禾時, 曾帶兄長到府中小住,他們兄妹匆匆見了一面,到今天又是一年多未見。
早前住在家裡,天天能見面,能聽到兄長教訓的時候,她只嫌兄長對她不夠關心,只會說教;如今她孤身走了二千餘里,在這漢中重見兄長,心中卻只餘一片依戀之心,再也想不到其他。
她喚了聲“兄長”,桓凌邁上前一步,深深的著她,卻是恭敬地稱她“王妃”,請她上車回城。
儀衛打起全副王妃儀仗,引導車隊緩緩向漢中府城去,桓凌雖然稱呼有些生疏,卻始終御馬陪在王妃車旁,給她解惑答疑。
因九月初天氣尚熱,車子並未關嚴窗子,只用半透明的鮫紗作簾,隔著窗簾仍可看見外頭的景緻。
她在京中看過許多書信和記錄漢中情勢的翰林文章,心中早堆疊起了一座不遜於京師的繁華大府印象。然而在踏上漢中府地界後,舊日所能想象出的景象都被眼中所見顛覆,大大小小的街巷都整齊平坦如秦直道;道旁民居皆是粉牆青瓦、一樣的高低規模,唯有各色店鋪外懸著制式相近招牌。
越往城中心,越見人物繁華,只是房舍不像外頭那麼整齊劃一。街道兩旁擺攤的小販也漸多,也有撂地賣藝的藝人,歌吹聲隨風透入車內,隔著窗紗雖看不大清楚面貌,卻也看得出其姿態婉轉可愛。
可令人驚訝的是,這街上似乎什麼都與京裡相似,唯獨這一路上也沒見有乞討的人。街上似乎人人都收拾得利落整齊,也不知是為了迎接她提前淨街,還是漢中已富庶到沒有乞兒的地步了。
她想問桓凌,但在想到這個問題時,腦中便悄然浮起一個答案,沉甸甸地壓在舌尖。雖未經驗證,她心底卻已經認定,只要她問桓凌,所得的必然會是這個答案。
她抿了抿唇,將這問題壓回心底。然而也不只她注意到了這點,隨行來的宮人、內侍也覺著這街上太過乾淨,百姓的衣著也過於整潔,就連京裡也沒有這樣的街道。眾人不免想起隋煬帝為在外國使節面前炫耀國家富庶,禁止乞兒上街乞討的故事,忍不住悄悄地詢問褚長史帶來的從人。
他們周王殿下或是傳說中兩位皇子的才具都比不上的宋大人,總不會做出那等暴君才有的荒唐行徑吧?
然而這問題只一出口,聽的人便直接甩出了“宋時”二字。
那人不掩得意地答道:“還不是咱們漢中府宋大人管得好。老公在京裡,也聽說了咱們漢中的經濟園吧?自打那經濟園建起來,府裡有了銀子,宋大人便著實投了不少錢辦養濟院、惠民所,將那些有殘有病的乞兒都送進去醫治、安養。甄別出沒病的、能幹活的,也都送往經濟園做工,教他們一計之長傍身。”
近幾年九邊受兵亂災荒之地,乃至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都有逃荒來漢中的,都叫宋大人安置了,何況府城裡這幾個乞兒?
從乞兒當中還清查出了本地或外地逃來的兇犯、盜賊,又有被人拐來的幼兒——由此又抓了幾夥兒柺子,也救出許多被賣的婦人和孩子。若有記得家的,就叫人解送犯人回原籍時捎回去;不記得家在何處的,晚間便暫時在惠民所存身,白天則安排到各處工坊做事,或到漢中學院讀書。
如此清整了幾回,如今漢中府真可算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了。
內侍原是想打聽些周王的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