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實用又可意的東西。
新泰帝站在擺放鐘錶的小桌前,一面看著時針緩緩移動,一面溫聲問背後的褚長史:“這又是宋卿所造吧?這鐘裡面裝著那些帶著細齒的輪子,只怕十分難打磨,不知可要耗多少人力才能做得成?”
褚長史因要獻座鐘,離開之前曾到經濟園裡仔仔細細看過一回制鐘流程,此時應對起來自是胸有成竹。他甚至問一答三,細細講了如何用車床加工打磨銅齒輪,鍾裡和鋼製發條又怎樣帶動齒輪轉動,讓表面時針不停轉動的。
新泰帝聽著倒覺著頗有趣味,追問道:“在京裡也可造得出這樣的床,做得成這樣的鐘麼?”
褚長史恭恭敬敬地應道:“回陛下,漢中可做的,京裡自然也可以。宋知府已命人畫了鐘錶樣式圖,還派了會裝鐘錶的匠人隨臣入京,便是要將此術獻與朝廷的。”
天子笑道:“他倒大方,惠兒也不攔他,不怕以後京裡都會做這座鐘,他們再拿不出這樣壓倒眾人的東西了?”
褚長史覷著天子的心情不錯,也附和著笑了笑,說道:“周王殿下赤子之心,宋知府唯知忠義,進上之禮只為表敬愛之心,何須與他人相比。”
周王殿下不僅不想爭這個寵,更無意大位,只想將王妃與小殿下接回漢中,一家夫妻父子安安樂樂地過日子。
天子沉默了一陣,回頭問褚長史:“這是惠兒的意思?他莫非真打算在漢中做起藩王來了?”
新後將立,朝中將有嫡子,周王這個庶長子又何必還京呢。
不光周王,連他們這些屬官,甚至滿朝大臣都這麼以為。若非周王眼見的回不了朝,宋大人何不在京多等兩年,而要拋下翰林編修這樣清貴又大有前程的官職,千里迢迢奔赴漢中?
褚長史只低下頭應道:“殿下不敢妄測聖意,臣更不敢妄言。”
雖然不敢妄言,但在大婚結束後,他立刻代周王上疏,請求聖上准許王妃與皇孫回漢中府與周王團聚。不久奏疏便被遞回來,聖上硃筆親批,許周王妃回漢中服侍,但皇孫年幼,經不起路途顛簸,不許離京。
周王妃既離京,皇孫無人照顧,暫接入鍾粹宮中,交賢妃撫養。
一道聖旨發下,頓時驚動了整個朝廷。
如今中宮初立,尚無嫡子,陛下要把周王的嫡長子、當今皇長孫養在宮中,將有什麼打算?難不成是有意越過皇子而培養起皇孫來了?
宮中旨意既下,已是派了宮人、乳母來接皇孫入宮。桓王妃帶著側室李氏跪接聖旨,連個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孩子便被帶回了宮裡,急得她立刻要上書請旨,留在京城。
李氏按著她的手問道:“娘娘是要抗旨麼?皇孫養在皇上與賢妃娘娘身邊,比在這沒有主人的周王府中如何?”
元娘被她的喝問聲驚得心口一跳,下意識答道:“自然是在宮中好,可賢兒從未離開過我……”
李氏緩緩搖頭,抱著她勸道:“娘娘,聖命難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娘娘何不想想聖上為何要將咱們小殿下留在宮裡呢?”
桓王妃神色空茫地倚在她懷裡,許久才轉過一個念頭:“我不能抗旨,便上一道書乞求留在京裡吧。我昔日答應過殿下要照顧好賢兒,總不能丟下他,一個人去漢中。”
她拍了拍李氏的手,反而勸她:“你在京陪我太久了,也該回漢中服侍殿下了。王氏至今也無所出,你若有個一男半女,咱們王府才可安心……”
李氏嘆道:“我知道娘娘的顧慮,然而我與王氏皆是妾室,所出非正,便有子嗣,又如何及得上王妃所出?何況娘娘若還在京,小殿下又如何進宮?”
皇孫養在一個沒有主人在的、孤伶伶的王府裡,又或是養在邊關,怎麼及得上在宮中,能得親祖母教養長大,甚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