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漢中來求學。將來他們學校培養出的人才到外省遊學也好、做官也好,到地方也辦個講壇,吸引附近府州學子去聽講,不就把科學思想傳播到各地去了嗎?

也不用怕出去的學生沒名氣,辦的講學沒人捧場。只要報紙上多刊登他的學業經歷,讓他大名發表幾篇文章,病毒式營銷一陣子,還營銷不出個才子來?

到時候他也可算得桃李滿天下,開一代學派的宗師了。

他這學派叫什麼派好呢?是叫漢中派,還是子期派,還是再取個有深意的什麼先生之類別號,將來以他的名號為學派之名

漢中學院才出了一屆畢業生,還是朝廷公派來進修的,沒經過畢業考試就強行發給畢業證的,他這校長就認認真真地暢想起了開宗立派的問題。自己琢磨不出來,晚上回到家又當真事一樣去問桓凌。

“桓老師,你說咱們學派取什麼名兒好?”

“學派?”

桓老師一時沒反應過來,宋時抬起食指勾住他的下巴,神秘地笑了笑,傾身湊到他耳邊說:“就是咱們倆現在教的這些學問。漢中學院裡教養這麼多學生,將來肯定有人源源不斷來投奔,說不定還能培養出名士大家,繼承咱們的衣缽,這不就成學派了?”

譬如北宋的濂、洛、關、閩之學:濂溪派便是以周敦儒號濂溪先生為名;伊洛派則是取了二程所居的洛陽、伊川;而張載、朱熹傳下的學派既以他們的別號為名,號橫渠、晦庵學派,又以講學之地作為學派之名,分為關中、閩學二學派。

他們如今推行的現代科學可比理學更先進正確,值得一個好名字。

是叫漢中學派呢,還是取個別號,還是學程朱理學,叫個桓宋科學呢?

嘶——

桓凌不知是被他的大話嚇著,還是被他溫熱的氣息吹在耳釁的感覺勾得倒吸了口冷氣,悄悄將耳朵向他貼了貼,低聲問道:“怎麼不叫宋桓學派呢?這些學問都是宋先生授我的,算著前世年紀宋先生還是我叔叔輩,這時候該佔先才是。”

他似也怕叫人聽見嘲笑他們太敢想,將聲音放得又輕又柔,一聲聲“先生”“叔叔”地叫著,叫得宋叔叔骨頭都輕了三分。

他不尊重地摟住大侄兒的肩膀,將他朝自己這邊攬了攬,低下頭,鼻尖兒抵著他的耳尖兒,同樣輕語道:“宋桓聽著像‘送還’,到我們那個年代容易讓人拿來開玩笑,不如桓宋好聽。”

再者說,雖然論心理年齡是他比較大,可論起生理年齡總還是小師兄大那麼兩三歲吧,按前朝慣例,還是桓宋更合適。

“那就是桓宋好,只是你那‘科學’用的“科”字不是治學中常用的,又不似物理、化學可以以古文強解,以後不知會被世人喚作桓宋理學還是化學。”

桓凌終於忍不住側過身,將臉頰貼在他的唇上,抓著他勾在自己肩頭的手,略帶薄繭的手指在他柔軟的掌心划動,和他一起遙想將來他們從未來傳遞至這時代的科學被天下學子接受,如北宋四子之學一般盛行天下的情形:“京中如今也要建經濟園,那幾位欽差回朝後約麼也要再將漢中學到的科學知識傳授給別人,那咱們桓宋學派又有了個京城的分支流派……”

漢中府的掃盲班還沒建起業,漢中學院也還不是白鹿洞、嶽麓書院那樣有名的書院,桓宋兩位大師就已經規劃好了後二十年的學術發展方向,並積極地在報紙上登起了科普小文章。

桓僉憲親自找漢中經濟報主編談話,主動承包了一個科普專欄,從代數講到力學講到光合作用。他這些年專幫宋時寫論文,寫起科普文章異常熟練,清新簡要、深入淺出,便是從未在漢中學府進修過的人也能大體看懂,甚至勾起多學一點的興趣。

小年前夕,漢中學院招生考時,漢中經濟報已成了本府書生爭購、爭抄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