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多時便有差人從外頭進來,抬上了一把把精工細造的鋤、鐮、耙、鎬、鍬……

??

???

幾位庶吉士、御史、員外郎驚訝得險些站起來,指著那些農具看向宋時:“這、這是,宋先生之意,不會是讓我們學著、學著用這些……”

是啊,宋先生讚許地對他們點了點頭。

要提高糧食產量,就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這個生產工具也是重要的一環。如今還沒到小麥返青、水稻育秧的時節,沒有什麼農業生產實踐能帶他們去踐行,就先從瞭解和改進生產工具開始吧。

作者有話要說: 參考:

中譯本代數術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 ——李亞珍

論中國古代私學中的數學教育——傅海倫

中西數學會通的嘗試——以《同文算指》(1614年)的編纂為例 ——潘亦寧

引用了一些《代數術》原句,有些詞沒解釋的明天再說,先睡了

第196章

宋老師倒拎起一把木柄鐵鋤,雙手託著鋤柄, 亮出一個漆黑的條形鋤頭, 鋤刃磨得光亮發白。

他在鋤口上輕輕抹了一把, 吹掉指尖灰塵,得意地解說道:“子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這些農具是本府略陽縣特產,以熟鐵為骨、鋤口澆淋生鐵而成。雖不是名家鑄造, 材料也非上好的蘇州鋼一類, 用起來卻堅韌耐磨, 刃口鋒利,幾可切金斷玉。”

這一個普普通通的鋤頭叫他說得倒像是什麼寶兵似的, 學生們有心接過來細看看其中殊異, 卻又愛惜形象, 不太好意思在同僚面前端著鋤頭看, 竟顯出幾分無措。

宋老師體貼地將鋤頭塞進剛才主動要學農事的戶部員外郎孫栩手中,又拎起一把寒光閃閃的鐮刀順遞下去, 含笑說道:“這都是府內特產, 諸位同僚都是懂農事之人, 想來從前見過許多農具。這農具還不止鋤口‘擦生’一樣好處, 其鑄造之法亦與別處不同, 諸位其試察之。”

眾人原不覺著幾把農具能有什麼特別,至多是稍新些,因是做給官府的, 鍛打得更精細些。但經他提醒,知道其中有異樣後,再留神細察,果然發現不同——

一般農具上都有鍛打留下的痕跡,層層疊打出的花紋,這幾支農具卻是渾然一體,全無雕鑿的痕跡,宛如天然生成。

這是直接用模範澆鑄成的?是用爐子炒出熟鐵澆鑄成農具,再以生鐵淋口製成的?

這成本可費得不小了。一般鐵匠鋪裡沒有大型的鍊鐵爐,都是用買的熟鐵片、鐵塊鍛打成農具;而礦山下的大型鍊鐵坊卻又因爐溫高,怕燒不了多少日子就會炸爐,多半將只出爐生鐵加黃土、稻草灰漿炒成熟鐵後便匆匆鑄造成鐵錠,不會鑄小件器物。

那鐵爐一天能出三千斤鐵,又怕高溫,用不了三月便要炸爐,鑄大鐵錠尚嫌鑄得慢,誰騰得出工夫單澆鑄這小小的鋤鐮?

除非是那爐子燒不壞,能長長久久出鐵水,才捨得這樣揮霍吧……

不對,別處不說,漢中府還真能建起燒不壞的爐子!戶部員外郎盧升腦中忽然靈光一閃,甩袖上前問道:“宋大人可是將耐火磚用在鍊鐵爐裡,可連續不停地出鐵水,不須隔些日子便重立新爐麼?”

他滿含期待地看向宋時,兩位同僚也一樣被他勾動念頭,眼也不眨地等著宋時答話。宋老師也不弔著他們的好奇心,掃了幾位對冶鐵技術發展還不夠理解的文科生一眼,對真正懂行的盧員外他們點了點頭。

正是如此。

本朝所建的瓶型鍊鐵爐水平已經十分先進了,只差材料不足,不夠耐火。加上一層耐火磚後,這爐子的壽命長了,出爐的鐵成本自然也降低了許多倍。他還查到了一樣能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