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若將磷肥發往各處,使其皆依宋時之法栽種,則九邊饑荒可解,強徵良人為軍之事自然也可迎刃而解。

若將磷肥運往豐饒富庶之地,運肥料先是一筆開支,運糧又是一筆消耗。哪怕是運往南方一年兩三熟的地方,千里迢迢運糧到邊關,運到的不過三分之一,剩下的都在路途中吃用盡了。

倒不如就地種田,哪怕收的糧只有江南三分之一,也省了解送肥料的本錢。

天子微微頷首:“這磷石塊色澤、體態與尋常山石無異,若非宋卿惠眼識得,只怕再過幾千幾萬年也無人知道天台山生有這等佳物。別處山中也未必不生此物,可遣會探礦之人往天台山認清此時,到各處山中尋找。”

此事卻是工部的本職,如今工部就有三位員外郎在漢中隨著宋大人學制肥,探礦之事可叫他們先留心,再送些專人去。

郭侍郎連聲稱是。

但這探礦屬工部所轄,他身為戶部侍郎,不得越俎代庖,此時就該退下了。他欲告罪離開,天子卻忽然命人喚了顧佐、熊會兩人上殿,問他們兩方:“漢中府原本也不甚出眾,近日朕看陝西來的摺子,怎地本本都誇漢中富庶?”

是他種出嘉禾,令百姓豐足之故歟?是他那經濟園中買賣興隆,能日進斗金歟?

郭侍郎方才誇磷肥增收之效半晌,彷彿只要能發現在幾處磷礦,在江南、湖廣多種嘉禾,馬上就能‘致君堯舜上’了。但說到種田之利,他也不強強誇,只得低了聲氣答道:“《昌言·損益》章有‘種田十倍利,經商百倍利’,宋大人那田又是零碎分佈各處、總合起來都不過三四十畝的小塊田地,尚不足富一省之民。”

天子的目光落到熊御史臉上,親口問了這位頭一次私下面君的小御史一遍。

熊御史激動得滿面通紅,險險要厥過去。幸好他們總憲上前擋住聖顏,才叫他穩住心態,沒在御前丟臉。

熊御史醒過神來,重新依制回秉:“以都察院所查結果,宋家也不算極富裕的人家。不僅比不得累代公卿世家,甚至也比不得那些地方豪族,只能算是中上戶罷了。”

聽聞宋時隨父在南方時,也同樣開這些廠子,並不見得有多麼賺錢,只是到了漢中,建起經濟園後……

細察起來,不提漢中特產的白雲石、磷塊肥等物,唯一與他少年時所行不同的,就是他這經濟園的規模宏大。

不光僱的人多,工坊建得大,那些廠房間出入物料也是一環扣著一環:這窯裡出的煤到那窯膛裡燒火;煙道中結的煤膏刮下來又能鋪地又能燒耐火磚;耐火磚燒好後再砌進爐膛,就能燒出剔透如水晶的玻璃;玻璃板建成暖房可提前育秧,早插又能早收……

他那經濟園裡竟節儉到連煙氣都不浪費!一種通入地下供人地取暖,一種則用硫黃酸淋洗,製成化肥,又是一條省錢富農之路。

只怕他那經濟園辦得好,正為他有這樣從大局上著眼安排,又能將園中一應原料、產出、廢料都物盡其用的本事。

——園中所產之物只是末節,他那察物之性,盡物之用的實學工夫才是本。可傳旨與那十位去漢中學種嘉禾的官員,不只要學他的種田,學他造化肥、農藥等物,更要學他如何佈局經營經濟園,富生安民。

天子淡淡問道:“你這話是自己的意思,還是都察院的意思?”

熊御史一時不敢接話,顧總憲代他應道:“回陛下,臣以為福建道御史熊棨之言亦無甚錯處。臣等為朝廷辦事,無非以誠心正意為本,其本若正,則其行事雖有錯亦可糾正;其本若亂,雖建得工坊、產得藥石,終究只是外物,不能富國安民。”

新泰帝似乎極輕笑了一下:“你們都察院倒格外看重宋卿。”

這不是因為……宋時也是他們都察院的人……的人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