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當即找人要了只拍子,把羽毛球放在右手的拍子上輕顛,初時球落得沒有章法,後來顛高了那球便自己在空中轉向,上飛時球頭朝上、下落時朝下,正同他講的球身受風力不同的說法相符。
劉府尊坐得離他最近,看得最清楚,忍不住拊掌誇道:“難怪賢弟是三元及第的真才子!本府也是自幼讀書,一向也自認理氣之說學得不差,懂得陰陽之氣洋洋乎在天地間流行的道理。可今日聽到宋賢弟解說這羽毛球受氣流吹拂之理,親眼看著這球如何轉向,我才知道自己昔日所學只是生吞活剝古人之說,今日才真正明白了‘氣’是如何‘流行’。”
府尊大人如此欣賞羽毛球,將其抬到了“理氣論”的高度,副尊王同知自也不能落後,同樣深刻地剖析道:“不光大人,下官平日亦不曾留心於氣之流行,直至此時細看羽毛球顛倒變化,才忽然有明悟之感。而宋賢弟卻是真正鑽研通了氣理之道,能化用天理造出這羽毛球……”
宋時本等是想顯擺一下技術,教這群初學者看看怎麼握拍、怎麼打球,卻不料家鄉這兩位尊官理論水平太高,直接把這球誇上天了。
發明這球的人都不一定想過什麼天理!
他只是站在後人的肩膀上,把羽毛球提前幾百年做出來了而已……
宋時畢竟是個質樸的導遊出身,沒那麼大臉接會他們的讚譽,低調地說:“兩位大人過譽了,這羽毛球也擔當不起化用天理之說,只能算是略得物理。”
“豈止是略得,若非宋三元深明天理,又怎能制此羽毛球為用?”本府一位致仕還鄉的李中書搖頭笑道:“宋三元只是謙虛。你能製出這羽毛球,又用此球講解陰陽二氣周流之妙,令眾人藉此看穿這無形的‘氣’如何運轉,理學之深,實在讓人佩服。”
五代王定寶因小吏為他糾正錯字而稱其為“一字師”,宋狀元以一隻羽毛球使人知天理,可謂“一球師”了。
嗯……嗯?
宋時敏銳地從堂上一片讚揚聲中聽見這句“一球師”,頸後汗毛頓時乍開了——這名聲要是傳出去,將來歷史書上怎麼寫他?!
“鄭代宋時發明羽毛球,因解釋羽毛球運動軌跡中的物理原理,被人稱為“一球師”?”
他斷不能讓這個流言發展下去,摸了摸嘴角,強行勾起個職業笑容,起身說道:“天理存於萬物之中,萬物之中也莫不具備天理,也不只在這小小的球中。宋某拿它來不過是為大家閒暇時養身鍛體,如今諸賢在坐,與其談這球,何不談談如何做學問?”
那個說他“一球師”的聲音頓時斷了,眾人的目光都聚到他身上,不再提羽毛球,宋時才暗鬆口氣,朝堂上拱了拱手,說道:“在下不才,便拋磚引玉,先談談‘知’‘行’之說。”
他要講的卻不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而是他學了多少年的,小學時抄過座右銘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當他是個沒名沒號的小秀才時,沒有話語權,一句經義解錯就能影響名聲甚至前途,自己的理念自然要謹慎藏著,不是桓小師兄那樣知根知底的人不能告訴他。而他如今成了連中三元的文人楷模,連做個羽毛球都能被說成“一球師”,也沒人懷疑他是穿越的,那麼他也可以說說自己想說的東西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翻譯成古漢語是“以行驗知”!
讀書人坐屋裡編出來的理論不經過實踐檢驗都不能算真知!
“朱子曰:‘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知之易,是因人所知皆從古籍與師長言行中來,只需記憶領會;行之難,並非因我等讀書人貪懶好閒,得知之後不依此而行,而是我等所學未必即是天理,踐行之中又要以行驗知、以行證知、以行促知……”
他拿朱子的話墊場,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