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院門,想看看連中三元的文曲星是什麼樣的。

宋時一見這麼多人看他,下意識揮了揮手,那群少年人都緊張得臉紅心熱,躬身答禮:“見過宋狀元,請狀元安!”

宋狀元差點兒喊了聲“平身”,好在及時反應過來這不是在演古裝劇,總算沒說出那句有損形象的話,把手收回來,矜持地負手點頭。

李少笙替他擔起大太監的重任,叫了眾人起來。

但能見著狀元的面,得他招招手,這些小藝人就已心滿意足,各各都擺出最顯身段的姿勢,嬌怯怯地站在原地,恨不得被狀元看上,早晚間一步登天。

可惜這個狀元心冷如鐵,只要不用寫論文,對嬌花般的少年從來都不假辭色。

不僅沒有看上的,他甚至對這些美少年的身材容貌都暗自打了差評——長得太漂亮了,沒有喜劇感,不是能說相聲的人!

不知哪個平常是演官員的“裝孤”,但看這些人個子不高,上臺必須得穿厚底靴,演《糾紛》中丁文元、王德成兩位主角的……只能靠後期化妝加工了。

宋時是個說幹就幹的人,當下問趙、李二人:“府上可有排演整齣戲的戲臺?之前只看他們在車上演過,大車上地方侷促,走位有的不大合適,我想看看他們在正經戲臺上的走位、動作。”

雖然大鄭朝並沒有“走位”這個風騷的詞,但趙李二人都能理解,不必多加解釋。二人便叫孩兒們回去換妝,又將宋時請進後院一間空房——房裡迎面垂掛布帳,左、右各有一座假門,合現代戲曲舞臺上的佈置差不多。

宋時先要了白堊,按著昨天從那篇論文裡看來的舞臺演區圖:先在臺前這塊地面上畫了兩條延伸到牆面的對角線,又在交點前方几步和交點到四個牆角的四條線中心位置畫上圓圈。這五個圈便是演員出場後最合適站立的位置了。

當今的雜劇起自宋金時期,成形不過二三百年。雖已總結了許多科範,可如宋時這種手握六百年後經驗,科學規範到直接在地上畫圖示示的也還是第一家。

別說趙書生,就是從小在潘家學戲的少年們都看呆了去,躲在門後小聲誇宋時是雜劇大家,見多識廣。

可不是見多識廣,連京劇跟相聲都看過!

宋時回頭看了那幾個小演員一眼,問李導:“哪個是副末、哪個是副淨?我要排新的雜扮劇,只要一個副末打諢、一個副淨髮喬,副末要兼作引戲,開場後只作講他人故事,邊演邊說,與副淨一同逗人發笑。”

先排《大保鏢》,大保鏢人少,好演,糾紛裡多一個桓小師兄出場呢!

他如今不光是雜劇人物原型中最大咖的一位,更添了個投資人身份,在這家裡地位更高,說什麼眾人聽什麼,竟沒有個奮起反抗,指責他破壞雜劇程式的。

李少笙連忙叫了兩個白白嫩嫩、花枝招展,看著也就十六七的少年來,給宋時介紹:一個唱副末的小玉蓮,一個唱副淨的傅珍珠,都是唱白做科俱佳。

宋時聽了這名字之後很是緘默了一陣。

打扮打扮吧。

副末穿繭綢長衫,鄉間地主打扮,鼻間畫一點白塊兒扮醜;副淨扮老者,也同樣穿長衫,戴白髮上白鬚髯口,手裡再拿一個皮縫的瓜錘準備打人。

——時下搞笑的雜劇裡都備個皮錘砸人腦袋,就類似相聲名段《口吐蓮花》裡那種塑膠錘,既打不傷人,又能引得臺下觀眾發笑。這段相聲雖然用不著這些外物就能逗笑人,但畢竟有了它就能立刻勾起觀眾的大笑反射,何必非得去了呢?

兩位演員到後臺換戲服,宋時站在臺前給李導演講戲。

這些唱戲的孩子不怎麼識字,李導卻是知書達禮的人,他揣摩會了演法,回頭再給這倆人一段段講詞、講演法,才能讓他們背會演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