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浪費了這麼好的原著改編的雜劇!
他們掐著上回的時間,到得比上回早了些,那雜劇班子的車外雖然已圍了些人,演員卻都在帳篷裡上妝,淨末都還沒登臺。此時過去,正好能看看前面的豔段。
兩人經過路邊賣吃食的攤子時,那個差點和他吵起來的攤主倒認出他們,上前招呼道:“二位公子莫不是為了上回沒看成宋三元的雜劇,今日過來再看一次?上回公子們遇著貴友,就到寺裡去了,冷淘可惜都沒吃著幾口,今日小的再給公子們做一份,不要你的銀子。”
宋時見他如此大方,便笑著答道:“勞老丈惦記,今日我們要擠上去看戲,卻不便吃冷淘了,只要買些方便拿在手裡的吃食。”
端午正日,還有什麼比粽子更方便的!
攤主道:“我家也有賣好江米粽子的,不知兩位客官要吃什麼的?有小棗的、蜜棗的,也有自家熬的好豆餡兒的,白送一小碟砂糖,不敢收客人們銀子。”
他從後頭開啟一口大鍋,撈出幾個煮得碧綠欲滴的粽子,上頭纏著紅白幾色的線。
北方日常吃的粽子無非紅棗、豆餡、八寶、白糖,比南方的餡兒少。宋時自家愛吃棗的,索性就在他家要了兩個棗棕子,又給桓凌要了一個棗的一個豆餡的,叫老闆替他們剝開,切成小塊擱在食盒裡方便一會兒帶走。
攤主痛快地說:“您這樣富貴公子哪兒能親手剝粽葉,自然是小老兒來。”他剝了箬葉,回頭洗洗煮煮還能再用,積得多了,也能省點買粽葉的小錢。
他說話利落,幹活也利落,幾下就給弄好了,還將兩小碟不怎麼白的砂糖倒進一個空的格子裡,方便他們蘸粽子吃。桓凌接過盒子,看看臺上唱豔段的還沒開始,便拿了兩副筷子,用手帕擦了幾下,勸宋時趁這機會先吃兩口。
不光是熱著好吃的問題,待會兒擠到人群中,只怕連抬臂的空當都沒有,縱是這粽子切得再好也不方便吃。
宋時夾著粽子往糖盒裡滾了一圈,吃起來仍是不如現代的糖甜,又找攤主買了幾碟的量。不過民間小吃就是吃個氣氛,不能要求攤主白送的糖還要搞白糖脫色工藝,砂砂甜甜的土白糖配上熱騰騰粘糯香滑的蒸江米,偶爾還能吃到比糖還甜的蒸棗,感覺相當不錯。
想當年大學食堂天天能買到粽子當早餐,也沒覺得這粽子好,如今真是一年只能吃到一次了,才感覺到它作為節日食品的珍貴。
宋時憶起當年,不禁又想起了另一種適合在人多場合舉著吃的粽子:“要是有云南的竹筒粽子就好了,破開竹子,拿個棍從底下一穿,外頭滾一圈糖,到哪兒都能吃。”
桓凌卻沒聽過“竹筒粽子”這名字,不禁問道:“你何時吃過雲南的粽子?難道是隨令遵在廣西任上……”
宋時這才意識到失口,連忙咳嗽幾聲,夾著粽子塊說:“正是,廣西離雲南近,有商人在雲南販藥材,說起他們那裡夷人吃食跟中原不同,愛有竹筒蒸飯。竹筒不只能做粽子,還能蒸菜飯,裡面摻上豆子或擱上雞肉、蘑菇……”
他在學校門口小攤上吃過好幾年,不知是不是正宗雲南產的,不過好吃是真的。
桓凌愛聽他講這些自己不曾參與過的經歷,便咬著粽子含笑聽著。那攤主倒是上了心,等他說完了便主動應承:“公子說的竹筒粽子倒也容易做,小老兒聽了也就會蒸了。下回公子若還來這攤上吃東西,小老兒便蒸上一鍋把與你們。”
宋時笑著搖搖頭:“我們再能吃也吃不上一鍋啊。老丈若要賣,自去試著做罷了。粽子容易做,那糯米蒸雞蒸肉時卻要在米里滴幾滴油,再擱上秋油、姜、蒜醃了肉才好吃,單擱鹽的不夠香。”
他也忘了這是竹筒雞還是糯米雞的做法,不過憑他吃了小二十年食堂和外賣的經驗,按著他這做法做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