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他們從遼東回來,嘉禾也該從漢中取回來了,或許他還趕得及寫一篇詩賦題此禾,再一併上給父皇?
殿下一番孝心,天地可鑑,他們夫妻又豈能看著殿下一人辛苦?
桓大人攔住周王,帶著點兒他看不懂的驕傲和欣慰說道:“臣這裡倒收到了幾篇誇讚時官兒試驗田和試驗稻的文章,都是漢中學子親身耕作後有感而發。殿下與臣得在六月間便離了漢中,未能見著田間如何耕作,何不先參考一下這些下過田的學生的文章?”
這些學生都是漢中經濟園外那所職業學校招來的讀書種子。宋時是漢中書院祭酒,他也得了個副祭酒的名份,這一批學生其實也稱得上是他的學生。
不是他自己偏向自己的學生,宋時挑出來的這幾個孩子的文章,的確還算可以……實驗步驟詳細準確,資料豐富,不丟他們老師的臉。
第181章
褚長史大晚上被周王叫過去議事,聽說了漢中要產嘉禾的訊息, 連夜收拾行裝, 轉天就帶了一隊親兵直奔漢中。
雖然匆忙, 但凡是聽見了“十三穗”這個訊息的人都會覺著他這場疾馳十分值得。司馬長史沒得著回漢中擊會,拍著大腿恨自己少年時只顧讀書, 不愛玩樂,體力上稍遜於褚長史,不如他經得起風霜之苦。
不然就該是左長史服侍周王身邊, 他這位右長史回去迎祥瑞了……
他再怎麼遺憾, 騎馬的本事也確實還是比不過褚長史, 只好連夜幫他收拾行李,將自己的期待寄託到了他身上, 殷殷說道:“早去早回。”
周王也直送到驛館門外, 殷切地盼著他早去早回。鎮守居庸關總兵徐崴與京中新調來坐鎮的平寧侯王濟看著他們急匆匆送歸的模樣, 簡直要以為左長史已得了聖命, 要代周王回京面聖。但周王住的是他們居庸關的驛館,他們又豈能不清楚京裡有沒有訊息傳來?
那就必然是漢中王府出了事, 而且是須得王府長史親自處置的大事。
平寧侯正是齊王外祖魏國公的族侄, 天然站在齊王一邊, 對這位皇長子雖不敢怠慢, 卻也有些提防監視之心。二人暗地派人往周王隨行親衛、僕役那裡打探了幾回, 不曾問出真情,也只得匆匆寫下漢中有變的訊息,命心腹傳回京裡。
他們往京裡傳信的時候, 周王正跟著大舅子研究漢中學院研修生作的學農實踐報告,透過文字感受著觀察瑞稻分櫱、拔節、結穗的快樂;而周王自己寫的奏疏也已呈送御前,攤在了新泰帝案頭上。
天子負手而立,對面粉牆上掛著一幅碩大的九邊地圖,京城以北,描繪細緻的長城下方用紅線圈了個框子,當中寫著“居庸關”三字。周王的行轅此時正停在居庸關,只消他一封書信就能叫回來。
他的目光凝在地圖上,雖然神色不異,一旁陪侍的王公公卻也猜得出他的心思,低聲勸道:“殿下離京已逾八個月,豈有過京師而不來覲見陛下的道理?陛下何不就宣他們入京,問一問殿下這幾個月所見所行如何?”
再者說,周王妃眼看就要臨盆,總不能叫皇孫生下來也見不著父親吧?
他雖不敢深勸,卻也揣摩著天子的心意說了幾句,但新泰帝只凝神看著那份地圖,彷彿沒聽到他的絮絮低語。
良久,站在地圖前的天子才抬了抬手:“他們如今正在巡察軍務,怎可回京。即便是要回,也得等這趟差使辦完。外放的親王臣子那麼多,不曾聽聞哪個為了家事便放下國事的。”
他彷彿要說服自己似的解釋了幾句,轉回身看著周王那封字裡行間透著孺慕的奏疏,緩緩閉上了眼:“叫他們有始有終,當初既是自己要巡邊,就實實在在查清了再回京覆命。”
雖是明說不許周王一行進京,但後面添的這句“回京覆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