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時候他便寫封請安摺子,請父皇讓桓舅兄代他回京看一眼。雖不能親自回家看看妻兒,但離得稍近一些,也聊以慰相思之情吧。
他的主意已定,便當著兩人的面提筆寫信,告知父皇北上巡察之意。
楊大人既勸不住他,便果斷放下此事,準備到陝西、榆林二鎮替周王排查軍中情況。周王出行可比他麻煩得多,因不一同離開漢中,便叫府裡設了一席接風宴給他送行,又叫舅兄和長史替他送行到府外。
宋知府領漢中府和南鄭縣兩套班子也跟著送到府外,依依戀戀地送至城外十里長亭。
他這回是往北去,正好路過天台山,便順便去看了看那片井水灌出的試驗田。此時滿田都是叢生的劍葉,碧色盈盈,叫人見了便心胸舒暢。楊大人憶起最早跟著周王下田時,還能見稻秧間還隔著寬寬的田土,如今卻都叫秀長的碧葉遮得不見水土之色,說不得就要結穗了。
可惜他不能親眼見著宋大人那試驗田的水稻長成什麼樣了。
他與眾人執手分別時,握著宋時的手說:“漢中府有宋大人在,本官無甚可擔心的,只是惦記著你那水稻。來日你那水稻結穗豐收,可要寫信告知本官。”
宋時含笑答應著:“楊大人放心。如今那片稻子才長定了第四葉長,這種粳稻再生四片葉才會結穗,到時候下官自有書信送至省城。還望大人往後莫嫌下官書信太勤,淨寫些瑣碎事才好。”
事關糧食,還怕什麼瑣碎?他竟恨不能讓宋時把那些試驗田裡的情形一一寫下來給他呢。
楊榮微微頷首,只道:“你那經濟園區、試驗田間的事,無論大小都可隨時寫信給本官。此事關著咱們一省乃至天下糧食大計,若能成就這番功績,可謂利在天下,此外都不算大事。”
說完這個,又細細叮囑了桓僉憲和右長史司馬大人幾句,叫他們一路上千萬保護好周王。他們都是周王身邊的人,自然知道輕重,都鄭重地答應了,謝過楊大人關懷之意,目送他們一行上船離開。
送別的情形回去後自有司馬長史向周王秉報,桓凌卻有些事要與漢中知府宋大人說,便與他在王府前分道而行,跟宋時一道回了漢中府衙。
沒去二堂議事,而是公然進了知府大人所居的後院。
因為他想說的也並不只是公事,還兼著要訴訴即將離開漢中,捨不得宋知府分別的心情。
他們兩人才見面沒兩個月,這回分別卻要小半年,甚至十月都回不來,不能陪他辦書院,甚至不能陪他一道講學了。桓凌憶起舊日在福建講學的情形,不禁有些歉然:“從你中試之後,咱們就沒再辦過講學大會,原以為今年收稻之後便能陪著你講一聲,看來又要推遲。不過明年……”
宋時豎起食指,按在他嘴間:“不用許諾,咱們來漢中之前不就知道你是要為周王做嚮導,領他巡查九邊的?就是周王不巡,你做御史的也得領這個本份,我既然當了你的家屬,難道不支援你工作?”
桓凌被他一根手指頭點住,就跟點了穴一樣,乖順可憐地站在他面前,輕輕“嗯”了一聲,認真聽他說話。
宋時最受不得他這副神氣,憐惜地說:“凌哥兒乖,你先坐下。別怕,不就是陪王爺出差,當個嚮導嗎?你宋哥有經驗,都給你準備著呢,你坐坐,我給你拿東西。”
前半個月他那耐火爐組裝起來,剛燒出那麼幾爐耐火石英玻璃,頭一件事就是給他弄裝備。
石英玻璃比普通玻璃硬0.5級,更通透純淨,沒有雜色。尋玉匠用解玉砂細細打磨成兩片凹凸透鏡,對好焦距,再用木杆包銅口的杆子裝起來,就是一個單筒望遠鏡。
到城外荒郊野嶺的地方,路上先叫人站在車頂看看周圍動靜,有無埋伏,以防遇上馬賊之類。
光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