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況旁邊還有先生盯著,拿筆一條條記著有誰失腳丟了球,有誰打球打偏了,有誰騎馬姿勢不好,有誰射箭脫靶……
記下來這些還要扣分,也不知最後這考績會不會合到前頭的考評裡。
踢球的早顧不得風流體態,浪子精神;打羽毛球的也不敢滿心念著寄身白羽、遨遊太清;騎馬的一身繃緊似弓弦,拉弓的兩臂較力到極限……總算都盡了平生力氣,考出了自己最高水平。
在旁記錄的縣儒學教諭嘆道:“平日上學常見不著人,宋大人讓考校了這些,才看出生員們請假的那些工夫都幹什麼去了。”
幾位教授、教諭、學正、訓導大含深意的目光落在考生們臉上,看得他們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甚至有些後悔方才考得太盡力了。
好在很快他們就不後悔了,因為宋大人看了考核記錄之後點評了一句:“看來我們這些學生身體尚可。”
雖然只說“尚可”,可宋三元一句誇獎是易得的嗎?
這幾十年的球沒白踢,騎射沒白練!若是他剛才就在場邊看著,誇他們幾句,他們還敢玩出更多花樣來!
綜合成績最高的一位踢球好手徐秀才大著膽子上前邀誇:“大人若要看,學生還能踢出許多花樣,似什麼飛鬢、繳腦、雙實捻、雙虛捻、套玉環、掛玉鉤、烏龍擺尾、丹鳳搖頭、仙人過橋的花巧招式也都能奉承。”
數遍漢中府城,也不懼哪個高手。
宋時露出幾分興致,“哦”了一聲:“當真不懼?若有專門踢球的圓社子弟也不懼?軍中慣會踢球的軍士也不懼?”
自然不懼!
他也是個富家子弟,正是圓社中人,漢中府齊雲社中也沒幾個子弟勝得過他。至於軍中……那些老兵會什麼,不過軍中訓練之餘偶爾踢球,不及他們圓社子弟精研此道,技藝多端、灑脫風流。
宋時點點頭,抬手拍了兩下,靜了場子,朗聲說道:“去將本府向青石關薛指揮借來的親兵喚上場來,與咱們學校裡的子弟們切嗟一二。”
他倒不是要軍訓,這些學生也沒時間軍訓。
他只是想進行一下開學時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見見真正的工農兵,別隻沉浸在讀書人的小圈子裡,看不起廣大人民群眾。
不一時七名親兵被帶了上來,恰好湊成一支築球隊伍:一個前場正蹴的球頭、一個後衛的驍色,左右正挾、副挾,又有左竿網、右竿網守門,最後一個散立救場。
齊雲社號稱“天下圓”,也是風靡大鄭的國家級運動。踢球的不僅限於富貴子弟,往往不起眼的市井老人、十六七歲的雲鬟少女都可能是一踢三丈二的高手,只要下場就要一團和氣,遵守多年傳承下來的圓社禮節。這些學生倒也沒什麼自恃身份,不肯和軍士對踢的心態,不過爭勝的心思重,一定要在宋校長面前露臉。
學生們也不用挑人,就方才體測時踢球踢得好的幾個子弟主動站出來,要在宋大人面前給他們讀書人長長面子。
他們做體測的考場當中就立著兩個球門,四角立著旗竿,地面白粉灑地,劃出了邊欄。兩隊隔著球門佔好了位置,一旁會樂器的同窗擊鼓引哨,吹彈起來,將兩隊人情緒挑起,找準節拍開始築球。
學生們踢得風流婉轉、花樣百出,考“白打”時傳球接球的動作都能得高分,卻當不過軍中偏於力量的打法。他們的球雖然能穿過竿網,給自家得分,可兵士的球從竿網下穿過來時,一球打在他們身上,就如遭人重重打了一拳,連站都有些站不穩,不堪抵擋。
憑他們多少本事,竟叫這些人一力降十會地降住了!
徐秀才自告奮勇地做了球頭,輸了之後才想起官府辦球賽時,有個輸球的隊伍要拉球頭去挨杖的習俗。
贏的球頭得賞,敗的球頭挨杖,他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