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反正如今桓凌不在,周王都走了,他下班之後再不能去周王府蹭吃蹭住。原本充實的夜晚一下子變得空落落的,多做些事來分心也是好的。

等周王一行從遼東回來,他的三下鄉工程也該做完了。過些年見著成效,從陝西到九邊重鎮安穩下來,周王也就可以定居漢中,桓小師兄也不用總跟著出差了,他們兩口子也好安安生生地過幾年。

第178章

周王一行去的是九邊重鎮,驛傳不便, 這一去便罕有訊息傳回, 直到兩個多月後才有一趟書信捎回漢中。其中除了周王給側妃王氏的家信和王府僚屬的文書, 自然還有桓凌寄給漢中府宋知府的信。

宋時從來不缺家書,到了漢中之後也常收到京中師友、同僚、年兄弟, 父親在地方上的同僚、朋友和想結交他的人從外地捎來的書信文章和特色土儀。但拿著這封信時,卻有種頭一次收著信般的驚喜和激動。

也的確是來了漢中之後頭一次與桓凌分開這麼久,頭一次收著他的信。

展開幾乎有檔案袋那麼大的桑皮封套, 取出厚厚一摞信紙, 開篇便是“見字如晤”四個字。

果然, 只看文字,就像看到了他寫這信時的神情態度。

這封書中的字型並非平常他寫公文的厚重顏體, 而是更隨意自在的行書, 信上墨色卻有濃淡新陳之別, 內容也是斷斷續續, 看得出是途中一頁頁添改出來的。

大約是途中不方便寄信,他寫好的信只能在身邊收著, 想家時就寫幾頁, 到了大同鎮周王要往漢中捎信, 他的家書也才能夾在其中捎回來。

信中內容寫的細碎, 多半是從漢中府到大同鎮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大到山川土地,民俗民風,細到路上的衣食住行……

於其間又夾雜著這些景點的歷史傳說, 各地風俗文化來由,與之相關的名人和典故。在外人看來或只是好遊玩景緻,寫遊記文章,唯有宋時懂得這一行行、一篇篇風光景緻和繁瑣考據真正的用意。

那是專門為他整理出來的資料,好讓他寫成文章投稿,賺晉江幣的。

他們路上不是騎馬就是乘車,趕一天路下來只怕脾肉都要磨破了;晚上住在多半不怎麼幹淨舒服的驛站客館裡,還要細細回憶起白天所見所聞,整理成他寫起來不費力的白話段子……

他只要想到桓凌在驛館淺窄的房間裡,籠著一身蒸屜般的熱氣,帶著白日的沙塵汗水為他寫文章,甚至要寫到半夜,就恨不能追過去教育教育,把這孩子打醒。

他出差就好好出差,天天逼著自己幹這麼多事,就不怕累壞了嗎?晚上睡不好,萬一白天趕路時騎不好馬,不小心出了事故怎麼辦?

熬得時間太晚,也容易傷肝腎,可不能仗著自己年輕,身材高,頭髮濃密就可著勁兒作啊!

宋時隔著兩千裡地隔空在心裡教育桓凌,自己卻也不能免俗,挑燈夜戰,慢慢把他的書信看了一遍。

他這麼個自幼背論文,考到三元及第,看書從來都是一目一頁的人,看完這封書信竟花了一個多小時。其他院落和家人值房的燈火次第熄滅,窗外一片漆黑,剛剛還掛在天空的半輪明月已沒入地平線下,唯余天上點點明星,在黑暗間微微閃動。

再過幾天就是八月十五了,也不知道他們在路上過節冷清不冷清,想家不想家,有沒有好月餅吃。

詩詞裡說什麼“共嬋娟”“共此時”“四海同”的,真到了中秋正日,滿城燈火,一對對一家家團團圓圓地歡應佳節時,孤身的遊子總是最難受的。哪怕是他這個安安穩穩在漢中府住著的,只要一想到八月十五府衙的賞月宴散後,別人都能回去與家人團聚,他卻只能回來孤燈隻影,對月加班,也是滿腹的意難平。

想要飛機、高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