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9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到明年他就能將母馬連馬帶駒一併送回來了。

宋時看著這些牛羊, 又讀了他隨牛羊送來的一封彙報小組工作的書信,竟也冒出了幾分和周王相似的感慨:周王是感慨弟弟長大了, 能為國分憂了;宋時則是感慨學生在外頭乾的好, 給校長刷上“上兵伐謀”,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光環了。

難怪古代聖賢都要教學生, 就靠著學生給老師刷存在感呢!

宋朝時朱熹的地位不也不是很高?學術上只算北宋四子之一,政治上也被人打壓到死, 還不是身後憑著弟子和讀者們翻案, 才成了聖人。他跟桓凌這些年也只在漢中這小地方安安靜靜的種地、搞發明, 憑著優秀畢業生的努力, 儼然也成了軍事專家了!

養學生可比養兒子值多了, 以後還得加強教育工作啊!

另外……齊王在涼城發表的重要講話他是不是也應該發到報紙上,讓漢中人民都看看?

算了算了,還是低調一點。只寫漢中經濟學院優秀畢業生劉某紮根邊關, 報效朝廷,做好新附邊民安置工作……因貢獻卓越,獲得了齊王殿下高度讚譽,漢中經濟學院也因他得到了齊王殿下的表彰和獎勵吧。

不過齊王怎麼只把功勞記在他一個人身上了?

其實這些技術都是他們——反正沒人聽見,就說句實話吧——他們夫妻合作弄出來的。雖然齊王得到的資訊恐怕有點偏差,寫信時沒把桓凌的貢獻算進去,不過不要緊,他們做宣傳時把該補的補上就行了。

宋構長親自擬了通稿的大標題與副標題,寫了梗概,剩下的便拿去讓編輯們填充,順便讓他們安排一期科學飼養牛羊馬騾等大牲口的專題。

乘著齊王這道東風,宣傳一下科學飼養,多吸引點學生來考漢中學院的農學院,以後才好培養出更多可用之材麼。

順便叫人給劉學士寫個小傳,和其他被各地官員要走的畢業生一道,掛在校門口光榮欄裡,以彰顯他們學校畢業生的學力和前程。齊王殿下獎勵來的牛羊也尋個紅綢繫上,就寄養在他們學校農學院的飼養舍裡。

隔個三五七日,天氣晴暖時,還可以把這些被齊王誇讚有“牽制虜部”之功的牛羊牽出來給學生和有志報國的新兵參觀一下。

周王府不是進牛羊的地方,宋大人就將這些皇子親自送來的功牛功羊直接送進了漢中學院;而學生送來的則是打算供給周王吃的,總不好眾目睽睽之下拉出來殺了,索性就擱在了養驛馬的館舍裡。

正好驛站有幾匹母馬帶到邊關配種了,這些羊就擱在馬棚裡養,什麼時候周王想吃了就能牽一頭來吃。

他也沒把羊都送走,當場就叫廚子殺了只小羊,剔下肋條,只用清水煮熟,做成草原風味的手抓羊肉。腹部肥瘦相間的花糕肉剁碎了,配上胡蔥、白蘿蔔丁做手抓飯,再用油筒烤箱烤了孜然羊腿,用高壓鍋清蒸羊頭蹄,又熬了羊雜湯……

雖然只頭三十幾斤的小羊,卻也做出了一桌子草原風味的菜式,午飯時便送到周王府。周王投桃報李,叫人揀了些切得整整齊齊的精肉給王妃和側室送去,又命廚子添些新菜,請宋大人過府用膳。

他們一家親戚終於吃上了盧侍郎說得天花亂墜的草原肥羊肉,果然入口只覺鮮香,沒有半分腥羶。

宋家時從前在壩上草原帶過團,學校又有回民食堂,知道怎麼做草原風味的羊肉,這回便指點廚子,儘量做得地道。連吃肉時也要講究個草原風情,吃手抓肉、羊臉時都要拿了小銀刀,教桓凌一點點旋剔著肉吃,邊吃邊斟上一碗度數極低,可以大碗喝下的羊羔酒,別有種草原漢子的豪情。

周王看他們倆吃得瀟灑,也揮退內侍,自己學著切肉、斟著酒,吃了一陣,胸中騰起逸興,放聲唱道:“漢家旌旗滿陰山,不遣胡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