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日桓大人勸得各部歸降,咱們陝西也將沙地改成良田,豈不也能接納虜部了?到時候桓大人也可時常回來與大人團聚。”

宋時笑道:“借元大令吉言。”

最好倒不是時常回來,而是徹底解決招撫工作,再不出差了。

可惜這話只有聖上說的算,他說的不算。宋時望著茫茫沙漠,心底想的卻是那片一眼便能望到盡頭,他卻不能渡過的河面,淡淡說道:“明年開春便弄些草籽來,在這紮好的沙障內種上草保固水土。”

其實黃河岸邊也該多種些草,少放些會啃噬草根的山羊,衝入黃河的泥砂自然就少了。

元縣令重重應了聲“是”,看破不說破,只在旁邊勸道:“大人可要再去看看黃河地勢麼?”

不,不看了。

他是公眾人物,走到哪裡都容易被認出來,人民群眾自發創作他們同人的熱情也不減才子文人……還不能跟對付學生一樣關起來補習。

他要對著黃河景色懷舊也不會在府谷縣,得往下游走走,換個沒那麼多人知道他如何送別桓凌的地方。

然而他低估了桓凌跟他的國民度。

他從府谷縣一路巡察到宜川縣,帶著各州縣領導規劃這片黃土高原的農牧業和石油、煤炭工業發展計劃期間,每每在黃河邊上觀河景,都能聽到《宋守道望河思故人》的故事在百姓間並不隱秘地流傳著。就連那些官員有時也用一種略帶同情的眼神瞧著他,瞧得他渾身不自在。

不就是與桓凌分別幾天麼,哪個府縣沒有不帶家眷上任的官員?既然這麼關心桓凌的安危,不如做些實事支援招撫使團工作,讓他們在草原上更安全罷!

宋守道也不望黃河,也不思故人了,專門為難起了這些打著同情旗幟傳他緋聞的下屬——他要來筆墨顏料,在紙上畫了兩套迷彩服,一套綠一套黃,適應草原春夏秋冬各種環境。

這種迷彩布極難印染,而且朝廷軍隊穿的衣服自有制式,衣料、色彩、形制都不能輕動,他之前也沒動過做迷彩服的念頭。可這些地方官有工夫琢磨他如何思故人的,不如幫他給故人印染些迷彩布料,讓他們在草原上行動更隱蔽安全。

桓凌在草原上不必穿官服,又不是那種特別計較外表的人,凡他送的衣裳肯定都會穿的。到時候哪怕在草原上遇著敵人,只要往草地裡一伏,換上迷彩布袍、膠底靴,就能徹底隱藏身形。

他將過度關心上司隱私的官員集中起來開了個會,佈置下做迷彩服的新任務,又丟擲了一個他們無法抗拒的香餌:“哪一縣最先染出這衣料,製出適合草原行軍的衣裳,本守道便上報巡撫大人,給他記一道軍功。”

有空好好兒為自己的前程努力,黃河他自己一個人看就夠了,不需要再帶個觀光團。

只希望這些地方儘快染出成品,他好找人多做幾身行動方便的衣裳。到時候草原上有信寄來,他就叫送信的人把衣裳和多的布料送過去。

雖然他出來時沒帶桓家家人,也沒帶記著他身材尺碼的紙條,不過那都不是大問題,小師兄渾身上下哪一處尺寸他不記得?別說是做這種寬鬆的外袍,就是做個鯊魚皮游泳衣他都能保證可可地貼身。

等他拿個軟尺,照著自己抱著小師兄時的手臂圍度量一遍的。

第266章

臘月間,招撫使團終於回到涼城, 也帶來了順義王世子的舅父及其大妃之父家兩族。

勸得這些草原人願意歸順內附的並不是他們拉進草原的多用油筒和火藥, 更不是長槍利劍, 而是為這幾個兄弟的父親封侯受賞,他們的子民在涼城過上了好日子:

單從帖木兒兄弟的衣飾氣派、鄭朝官員待他們的態度上, 便可見他們內附之後過得十分舒坦,不曾受什麼委屈。再聽他們口中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