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連那些本地人都聽得頻頻點頭的?
桓僉憲是個巡過九邊,親自打過虜寇的英雄,他有精力是應該的;宋三元個這麼端坐府衙、對著做不盡的公務的太守卻是從哪兒練出的這一身力氣,看來的這許多冷僻故事呢?
宋時自然不知道窩在後頭馬車裡打牌的大人在羨慕他,若是知道了,說不定還得偷偷地驕傲一下。
才帶這幾波遊客,至於得累麼?
從前他帶團時可不光是講解,還得帶客戶到處觀影、購物,吃飯、住酒店、交通遇上什麼問題,半夜也得起來跟當地交涉,還要安撫遊客,求著顧客們別投訴。如今這些來看他們的名士都是自帶乾糧,還給他們送吃送喝,就跟粉絲送偶像走花路似的。
別說出關才一個月行程,就是走上一年半載的都不能累啊!
哪怕身體略有此累,也得扛起偶像包袱,談笑時腰直背挺,風輕雲淡。有什麼腰痠腿疼的也都能忍著,晚上回去再讓小師兄給他按摩。
小師兄技術還挺好。因為是練武之人,那雙看著像冷玉般顏色的手比暖寶寶還熱,按在冰冷的腰眼兒上,便把僵結了一天的肌肉推得軟化開。
越往北走天氣漸涼,白天穿著厚衣裳也總覺得有硬風鑽進骨頭裡,叫他沾上些酒搓一搓,暖意便從皮肉間、骨縫裡滲進去,直透肺腑。
===========================
新任守道宋大人不遠千里送招撫使桓凌出關的時候,另一批招撫使卻早已到了涼城。雖說漢中聽著是在陝西,彷彿離草原不遠,可其實從漢中到涼城有兩千餘里之遙,從京裡過去卻只有七八百里。
順義侯世子與弟弟們比孫員外等人晚出發了月餘,卻更早到了涼城,見著了留在邊城的親戚、下屬、部中子民……
以及漢中經濟報上畫的那座小區。
報紙上只能看見簡單的石版線條,而現實中所見卻是一座寬廣得一眼望不見邊的小區:
小區大門上塗著紅漆、黃漆,假充是京裡那種上了銅釘的紅油木門,金紅交錯的顏色鮮亮動人;圍牆頂依舊例抹了層石灰,插滿碎陶瓷、玻璃片,陽光一照便閃著熠熠光彩;灰頂白粉,醬色木框夾著玻璃窗的小排樓更顯出幾分江南宅第的風流秀雅,底下又爬著高高低低的爬山虎,葉子已有些轉紅。
踏進小區裡,地面都是石灰硬路。道旁條石砌的花池裡圈著一叢叢令這些草原漢子眼熟的蒿藜牧草,花池中、小樓下還栽著山杏、山楂、山櫻桃。樹是新移栽的,都沒有開花結果,但挺拔秀頎地立在樓宇間,也有種生機勃勃之美。
帖木兒與同行的五個異母弟弟被眼前所見的景緻衝擊得說不出話。
這小區再小,也是個住了數百戶人家的小區,佔地便佔了涼城一角,雖不及他們從前在草原上開寬地闊,卻比京裡的四夷館和順義侯府都寬敞得多了。
而他們歸鄭時也經過涼城,那時這片地方還是一片荒地,有幾間破房,見不著什麼人影,連片荒草間還藏著幾片野水窪,有人過來便驚起幾頭水鳥啞啞亂叫……
這才幾個月不見,儼然就成了一座新城!
若不看城牆的高度、厚度,這片“安置園”竟可比得上關內一些城池了!
只是這園子裡的人也真少,僅得見幾個老人帶著極小的孩子在園子裡走,不說壯年男女,連大幾歲的孩子都不知哪兒去了。那些老人見貴人們進來,已帶著孩子上前伏地行禮,一名親隨拉起個老婦人問道:“這裡的人呢?怎麼只有你們這些老的,也沒有牛羊馬匹這些咱們草原人的根本?”
帖木兒擺了擺手:“問這些人有什麼用,這定是鄭……朝廷的安排。”
留在此地的部族親貴忙趕上來解釋道:“這是齊王殿下的安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