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將軍王!
《九龍奪嫡》裡的大將軍王!
這本書是太祖少年時所作,是皇室秘藏,外頭極少有流傳的。但畢竟是太祖所著,他自然是讀過的,也知道其中每個皇子的下場——
父皇這是在敲打他嗎?
唯有踏踏實實為國斂財的才能奪嫡登位,打仗的就被支出西北,與皇位無涉?
那還不如封個俠王,好歹是四皇子愛弟,後頭又掌了一半國政,權傾朝野……
不,不能這麼揣度父皇的愛子之心。父皇若要敲打他,只說他於戰事無益,把他召回朝不就得了,何必封爵?
仔細想想,那書裡的十四皇子並無封號,直接封了大將軍王,十分不倫不類。而他卻是以齊王的身份受封,原先的親王封號仍在!且之前他無參贊軍事之權,如今有了這個將軍之號又能參予軍事,這分明是父皇加恩,他又何必嚇唬自己?
齊王心旌搖盪,胡思亂想著,頭也不抬。傳旨的考功司郎中姚聖連喚了幾聲“殿下”,總算將他喚回神來,將手中聖旨卷好遞到他手裡。
他頷首稱謝,姚侍郎見他正常了,以為他方才太過歡喜,走了神,怕他醒過神來尷尬,便有意說起別的事化解:“殿下這封儀還是魏王殿下親自安排的。當日三殿下聽說邊關大勝,便主動進宮求來了做封賞儀注的差使,足見兩位殿下棠棣情深。”
三弟主動求的差使……難道是三弟給他求的這封號,好妨他的運勢?
齊王一雙眼幾乎瞪成了水杏,強捺情緒問了姚郎中可有這事。
姚郎中不知究底,只搖搖頭道:“這封號自然是陛下賜的,哪裡有弟弟為兄長討封的?陛下聞知西北大捷後,歡喜得立刻命六部擬封賞,唯有殿下的封號是陛下當場欽賜的——
“這‘大將軍王’是聖上為慰殿下辛勞,彰殿下功績而封的。我朝自太祖龍馭賓天后極少對草原用兵,更不必提收套北之功,如今除殿下外還有誰有這般戰功,可稱大將軍王?”
是啊……
那本書又不是人人都看,更不是人人聽見個名字就把他堂堂皇次子齊王的命數往書里人物身上套。
只看“大將軍王”四字原意,可不就是最匹配他這將要蕩平虜寇、封狼居胥的名將賢王身份?
他慢慢露出個笑容,向姚郎中道:“大人替我上覆父皇,我必不負這‘大將軍王’之稱,開春後便再入草原,盡滅虜酋,還報父皇一個天下太平!”
第252章
一道聖旨,齊王便成了大將軍王, 其餘諸將也有加銜、加俸, 京裡還拉來了御賜的金銀酒餚, 足酬他們這場戰功。
可隨著聖旨來的不光有封賞,還有一道就地安頓內附虜部的難題。
據說是三位閣老建言, 要將虜部如同關內百姓般安置起來,而不像前朝那樣給劃定草原,以為邊外戍衛。
——閣老們的意思, 如今西北未靖, 放這些牧民在關外草場遊蕩, 萬一滲進了虜寇探子,或是這些人又興反叛之心, 容易壞了西征大局。
再者這一部不過數千老幼, 光居住佔不了多大地方。給他們蓋起房舍, 再於附近建個漢中經濟園那樣的工坊區, 叫他們在彼處做工換錢,從關內買糧食布匹, 足以維持這些人的生計了。
那空下來的大好草場, 不久便要有太僕寺少卿來劃建馬場, 給大鄭騎兵養出萬千良駒來。
三位閣老這般打算, 聖上也覺得好, 便把這安置邊民的重任交給了次子。
這安民之政,幾位將軍都不大擅長,便將目光聚向齊王與楊監軍:“殿下在京時參辦過經濟園, 管過干係著滿城百姓生計的大業,想來這些小事隨手便可安排的。楊大人又與漢中府交好,涼城有什麼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