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間分一分,讓大家都看著高興高興。若還有他們大人出關以後的舊報紙也都要了,大人想補看前頭的要聞。
掌櫃聽著這士兵是楊大人的人,又是從關外打了勝仗來的,自是滿心欽敬,連忙安排夥計倒茶、上茶點,自己回去收拾報紙。
不光人家要的這份,凡書齋裡有的都儘量多包了幾份。更早的店裡沒有,他便將自己收著打算傳家的那套也都取了來,親手遞與那軍士:“既是大人要看,定是看的出國家大事。這是小的自家珍藏的,便請老哥都拿去吧!”
他受漢中那些文人義士的愛國情懷感召,連錢都不想要,那親軍卻是楊大人調教出來的,不肯白拿百姓的東西,終究還是給了銀子。
回到大軍臨時駐紮的涼城後,還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告訴了楊大人。
大人如此受百姓愛戴,說是為大人買報,那商人竟也不要銀子,還拿了自己藏的報紙出來,可見他們大人這些年撫民理政的功績之厚,在百姓中的聲望之高。
楊大人聽了也自歡喜,謙虛道:“那是百姓高義,你不見漢中的百姓還爭著投軍報國麼?”
報紙上畫著百姓爭相投軍的大幅圖畫,後頭還有幾篇本地處士投筆從戎的“專人採訪”,是本地女名士寫的稿子,文風比男子更為細膩生動,字字傳情,看得人老眼痠楚。
他們在外斬頭瀝血、為國廝殺,能換得朝廷旌揚獎賞,百姓全力支援,也不負這身熱血了!
楊榮將這一期報紙細細看了幾遍,小心折好,收到自己的書篋裡,又從親兵那裡要了幾份新的,分與齊王和幾位將軍、副將共賞。連他從漢中帶出來的周鎮撫,他也挑出了專報漢中徵兵的那一版,讓他看看他離開後,漢中衛在後來的鎮撫和當地百姓心中成了什麼樣的精銳之師。
周鎮撫也和楊大人一般眼熱鼻酸,又不好意思在上官面前露醜,便告辭回去,躲在帳子裡細看。
楊大人還給成國公他們分了報紙,這幾位將軍與漢中原無淵源,心態自然不同,看著那些彰王師功勳的文章只覺得歡喜。他們大勝歸來,尚未得朝廷表彰,便先看見周王誇獎,又得百姓真心愛戴,真是前所未有的痛快,各拿著一沓報紙就不撒手。
唯獨齊王看著頭條上大大的“周王”二字,心裡有些五味雜陳。
這篇文章裡誇他誇得還挺賣力,說他自小有俠義胸襟、平虜安國之志,苦讀兵書、勤練武藝。又說他愛兵如子、虛懷若谷,肯聽名將指揮,不以皇子身份驕人。
——就連這場大勝裡也有他幾分功績。
也不知是他皇兄的心聲,還是有幕僚打稿,叫人照著寫的……
齊王自知這場征戰他被護得嚴嚴實實,是真不曾親手取過一個人頭,立過半分戰功。除了輔國公他們預判敵軍走向,埋設飛雷炮時許他觀看,只要敵人一進視野,便都把他擋在人牆後,拿著望遠鏡都看不清敵軍的模樣。
大皇兄怎會這麼講,他那些幕僚、屬官、妻舅們怎麼也不攔他,就讓他寫了?
他們難道都沒想過,他是個成年皇子,外祖家又操掌軍事,他自己也立了戰功,以後就會是大皇兄奪嫡的威脅嗎!
這是覺得他不敢爭還是不能爭!
齊王想起自己這些年為在聖前立功爭寵付出的心血,再看這整版光風霽月、兄弟情深的頭條文章,額角一陣陣發脹。恨不能直奔漢中,當面質問周王——他認認真真地奪嫡,做兄長的豈能這麼不上心!
齊王心頭五味雜陳,甚至有點委屈。
好在當今天子是位明君,對兒子也不偏頗,不久便派禮部使者加急趕到邊關,封賞次子與諸公侯將士。
當先封的便是齊王,不單加俸、賜寶,更加了封號:“加皇二子齊王為大將軍王,隨軍參贊軍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