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51章
十五世紀什麼最珍貴?
當然是人才!
張鎮撫這麼跟他搶人,宋時又不能說反悔了不給他搶, 只得再往報紙上打廣告, 叫人印傳單往內地府州招工。也不一定要熟手, 反正被招走的主要集中在礦山、燒造、紡織一類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少有高精尖技術性人才, 招進來就能邊培訓邊上崗了。
幸好那些化工、電力行業的尖端人才倒是很少有報名從軍的。
他們漢中經濟園已經算是國家扶持的府級重點專案,技工的待遇極其優厚:不僅包吃住、工資高,還有在崗培訓——就在漢中工業園, 半脫產式進修。
如今他們學院聲名漸高, 不光校長有名, 有治新天理、化學的研究生,前幾月外派勞務的專科生也憑著才學本事, 在外頭撐起了學校的聲譽。因此這些在崗培訓過的工人也能沾沾文名, 出去也被稱一聲“處士”、“山人”, 頗受尊重。
肯拋下這些去從軍的, 多半是達虜舊有國仇家恨,立志報國的義士。
宋大人雖然心疼人才流失, 但保家衛國也是府裡一直宣傳的大計, 難得出了這些義士, 正可當作投筆從戎的典範宣傳。什麼採訪、報道都趕緊安排上, 男作者不夠就去請女作者, 原先用過的女作者不方便就臨時請女學生……
帶著畫匠,不必個個兒畫回細緻的肖像,也得畫個有神韻的“脫產從戎”合影圖!
這一期的漢中經濟報又加招聘廣告、又加徵兵啟示, 多添了四版內容,還是六文錢一份。底下州縣、鄰府鄰省,乃至遠處來進貨的書販子度著這回的報紙划算,都多進了幾十百份。
朝廷遠征大勝,周王殿下親筆題詞慶賀;賢士百姓爭相投軍報國,漢中知府宋時主持立春慶典並發表重要講話;僉都御史桓凌蒞臨會議並表示支援……
這些訊息便隨著薄竹紙油印的報紙傳遍各地。
這漢中經濟報不光便宜,報上還有專欄,每天都刊些名家詩文、史書故事、小說話本、農事要訣、天氣記錄、科舉點撥……全面滿足男女老幼各色讀者的需求。
哪怕是遲幾天的報,也有不少人願意買來看。
尤其延綏、榆林一帶,是前陝西巡撫楊大人理邊事、設工廠煉石油的地方。因楊巡撫好看報,這兩處地方雖偏僻,報紙倒一直賣得不差。如今楊巡撫雖不再擔任陝西巡撫,地方上看報的習慣卻留下來了,書店裡別的或許有缺,但漢中經濟報一定是期期俱全。
楊巡撫在日,哪天有漢中經濟報運來,都要叫人買一摞回去慢慢看。
如今楊巡撫離了他們榆林,到關外做監軍,還平了虜寇,再不能叫人來買報紙,可他的大名卻還在報上日日刊登。巡撫衙門外那間書店掌櫃也還習慣地替他留上一份報紙——哪怕楊巡撫家人以後不再來買報,他也要留著,待將來年紀大了還可以告訴兒孫,他曾經賣過報紙給陝西巡撫、平虜名臣楊大人。
這報紙上還有周王殿下誇讚楊巡撫知兵善戰的報道,他也叫人在門口高聲讀了幾遍。
誇他們楊巡撫的,他們這些治下百姓也與有榮焉。
門口唸報的聲音猶未歇,一道著鮮明大紅胖襖、白色氈帽,士卒打扮的身影便踏入店中。外頭聽報紙的人多,店裡買的人卻不多,叫他這麼一闖頓時衝開,將那士兵的模樣露在掌櫃面前。
那掌櫃正與他朝相,一眼認了出來:“這位大哥莫不是楊大人身邊的……”
那親兵朝他點了點頭,十分溫和地一笑:“不想咱們王師凱旋的訊息傳得這樣快,漢中府的報紙上都報了這訊息了。”
他來得正好,這份報紙報的正是他們的大勝,那就都給他包上!除給了給他們侍郎大人的,再在兄弟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