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他,這回核查中若是出什麼錯,只怕結果還不如上回自貶去福建。

桓閣老終於做了決斷,著人用木盒子盛了遊標卡尺,親筆寫了用法,驛馬相傳,將這尺子捎給正在延緩整飭軍務的桓凌。

信捎到時,桓凌正向當地駐軍指揮使、千戶等人問話,忽聽門外士兵傳報,說是驛馬從京裡給他捎來東西,便匆匆出門,從驛兵手中接過擱卡尺的匣子和桓閣老的家書。

他祖父千里迢迢寄個匣子來,裡面藏的必定是珍貴之物。他拿起來開啟,只見裡面一把嵌金線、描著泥金畫,上有刻度似尺而又非尺之物,也不知是什麼,也不知怎麼用。

拿出來看看,卻是兩個帶刻度的尺套在一起,上頭泥金鵲畫,還鑲著突出來的鐵疙瘩。這樣新鮮的東西,他直覺便是宋時送來的,可宋時又不知道他巡察到何處,分明只有他祖父能送東西來,祖父又如何會給宋時捎物件?

他心下想著,便上手擺弄了一下。

那外頭套的小尺竟能在大尺上滑動,尺上下拐出剪刀頭似的尖尖利利的部分,下長上短,下頭出的兩個尖夾住什麼東西,正好能從尺面上看出它的長短。而上頭的小尖兩側直面也對應刻度,卻又不像下頭的尖能夾住東西……

他捻了捻轉動的螺絲,看到卡在外頭的小尺細微到幾乎難以發覺的滑動,越發覺得這樣細緻的東西不是別人能想出的。

他將盒子撂下,拆開家書,見信中確然是他祖父的筆跡,告訴他這尺如何應用,讓他用這尺細細檢驗火銃、床弩之類緊要軍械,萬不可在這方面出錯。

寫到最後幾個字,信上的字跡變得猶豫拖沓,最終勉強寫下了“宋時”兩字。

果然是他。也只會是他。只有時官兒這樣惦記著他,還能為他弄出這些得力的東西。

桓凌眯起眼,將信收到袖袋中,摩挲著那把尺回到了方才開會的房間。他身邊的延綏鎮守指揮使與鎮守千戶、百戶等人見他出門一趟,臉上的肅然都化作了脈脈淺笑,忍不住大著膽子問道:“大人家中可是傳來了什麼好訊息麼?”

的確是好訊息。

桓凌見他們都看出來了,索性也不再掩飾,含笑頷首:“方才得著一件家中寄來的東西,開啟後恰便見著上頭畫的喜雀登梅,可不是好兆頭?”

是好兆頭。最好今年達賊不再犯邊,老老實實地內附,更盼著這位御史查完能把他們這些年積欠的糧餉補足,再多發些新兵備、衣甲。

指揮使方大人如是想著,目光落在桓凌手中的尺上,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是什麼,見他只顧聽底下鎮撫、千戶們巴結,也不提那尺的事,忍不住親自開口問道:“卻不知大人手中這尺是什麼尺,恕下官孤陋寡聞,竟從未見過此物?”

桓凌低眸看了一眼長短相抱的遊標卡尺,神色溫軟,含笑答道:“叫作鴛鴦尺。”

第113章

桓凌出京數月,戎馬風塵, 給宋時捎回來了一套使用報告——包括一封用後體驗書, 一套描寫遊標卡尺外形和使用方式的曲子。

“……得吾弟惠贈連璧雙尺, 用以探深度長、校準圓徑,靡不精細至毫釐。佳物惜未得賜名, 吾見其以小尺環大尺,形似鴛鴦雙抱,故自為之名曰‘鴛鴦尺’。”

宋時看見這個名字, 簡直眼前一黑。

好好兒的遊標卡尺, 就不能不給人家改名嗎?這鴛鴦……是比三元強點, 可、可這麼一改就小情小調的,沒有大工業的厚重感了啊!

他當時明明跟桓閣老說過這尺叫遊標卡尺, 桓小師兄接著尺時怎麼會不知道名字?可別跟他說桓閣老年紀大了, 老年痴呆, 能混到閣老級別的哪個不是過目不忘的人精?

肯定是他送尺時就沒提這尺的名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