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在背後為那些武官履歷做假,保舉他們到邊關擔任實職。”
那些人中有馬尚書親眷子弟,有走他門生故舊路子託獻了大筆金銀上來的,也有底下郎中、員外郎、主事等人私下辦的……平日不查也就一床大被蓋了,查起來卻是枝枝蔓蔓,不知要牽累多少人。
都察院不知派何人來查,但楊榮卻是個又有手段又狠心的,若叫他查,必定要查出足以將他掀下兵部尚書之位的東西不可!
此事只能想法兒壓下,緩緩圖之。
他收斂怒色,改顏安撫眾人:“諸賢稍安勿躁,此事我自有主張。”
最好能讓桓凌自己上疏認罪,承認自己調查不力、查證有誤,中間請宮人周旋,下面再收買御史做出個漂亮的奏本,將他洗脫得清清白白;不然就只得丟卒保車,將收受賄賂的主事、員外郎處置幾個,再請宮裡的賢妃娘娘替他求情了。
馬尚書深深嘆息,立刻安排心腹處理文書,又命家人給桓閣老傳口信——這回他對桓閣老的態度可不似下午那麼寬容,立逼著他叫孫子回去上表謝罪,不然就要令桓閣老後悔。
他將人打發出去,正欲檢視那些請託關係而來的將官檔案,看有沒有本身資質功績可取之人,可以拿去反駁桓凌的奏本,外頭卻響起門子的報奏聲:“老大人,左都御史顧大人領著兵科都給事中與兩位給事中來了!”
六科言官地位雖低,實權尚在六部尚書之上,每年年末考核、三年一度京察時,尚書到本科遞考勤本時也要向稽核的給事中們低頭。
馬尚書便做了多少安排,都察院的人一到,也都來不及動手,只得鐵青著臉到庭中相迎,請他們隨意翻檢兵部檔案。
這份怒火愈發加在了桓家頭上。
桓閣老聽馬尚書使人傳的話,仿如當面被打臉,又愧又恨又惱又怕。愧的是他堂堂四輔,偌大年紀,卻被小人當面羞辱;恨的是馬尚書為這些須小事就要下他的臉面,壞他孫兒的前程;惱的是孫子自作主張捅出這樁案子,不顧兩家親戚、也不管他妹子的身份;怕的則是為這樁事影響了周王的地位。
畢竟魏王、齊王年紀也不小了,二王身後的娘娘也都是高門貴女,有封號的妃子,且魏王今年選妃之事若不出意外,明年就能成親開府,也頗有些威脅……
他想起此事也深覺不安,立刻命人去都察院尋他孫子,讓他到家後立刻來見——不,不等到家,立刻到翰林院來見!
內閣值房在宮內,不是隨便能進的,他兼著翰林侍讀學士之值,到翰林院後僻淨值房裡見見孫子倒還不妨。
桓閣老定了定神,收拾了這一下午送來的各種奏書、朝報,研墨鋪紙替馬尚書——很快還要添上他孫子——上疏辯白。然而他剛被馬家的人來羞辱一番,心中鬱郁,筆在空中虛懸許久都落不下去。
恰此時出去尋桓凌的門子回來報信,說桓凌已在翰林院了。
桓凌老終於有個藉口擱下筆,嘆了一聲“他走得倒快”,便將桌上殘稿扔進屋角燒水的風爐裡,起身向門外走去。
解鈴還須繫鈴人,至少要先問到他在御前是如何奏對的,怎會令天子如此憤怒。
他收起桌上的東西,藉口要去翰林院看看新晉翰林與庶吉士修書的情況,便離開紫禁城,從長安左門出去,直奔他侍讀學士的值房。
到得那裡,卻是空空蕩蕩更無一人。
他回身吩咐引路的門子:“去打聽得桓給事在何處,叫他回來見我!”
那門子去不多時,便回來報說:“小的方才從宋狀元處問出,桓御史剛剛離開翰林院,說是這就準備離京察辦軍務了。”
怎麼他見了宋時便走,卻不來叩見祖父!
桓閣老險險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喝問道:“他怎地走了,你不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