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紅白兩層薄臘,先浸紅色,再浸白色,刻字時看著筆下的顏色便能把握刻的深淺。若一筆下去仍有白蠟,便是用力太小;若見了底下石板顏色,又是用力太重,不多不少露出紅蠟方是正好。”
用過的蠟板扔水裡煮一煮,把融掉的蠟刮下來融成一團,轉天還能再用,又省力又省錢。
當初教桓小師兄時,拿的蠟紙是給自己人用,不會心疼,又有他這個老師手把手教著,自然能直接用臘紙練習手感。這群庶吉士自是沒資格享受一對一小班教學待遇,難像他師兄那樣一開始就找準輕重,更沒有那麼多好紙給他們浪費,索性就石板浸臘,湊合著替代練習,先把硬筆書法練出來再說。
周王的待遇自然比他們強得多,一對一教學算是有的,卻也不能給手把手教,要練刻版也只得先用石板湊合。
宋老師站在他身邊,拿著鐵筆在石板上輕輕勾出幾個字,誠懇地勸道:“蠟版紙是在白紙上塗白蠟,刻字極耗眼力,先用這石板練看得更清,容易把握輕重。王爺若不棄,何妨親自試一試?”
第110章
刻版用的鐵筆名為鐵筆,但也只有筆尖用鐵, 筆身照樣是木條束成的。周王提起筆試了試, 覺得十分輕巧, 在蠟面上劃了一下,也不用花太多力氣就劃到了石板上, 發出吱的一輕細響。
他有些不好意思,連忙提起筆說了聲:“是本王用力過重了,待我再試試。”
宋時含笑安慰道:“殿下只管放手試, 這石板是不怕刻的, 便是劃出些道子, 用蠟抹上一層又平平整整的了。殿下寫時有些不順手,概因寫硬筆字時手指握在靠近筆頭處, 與咱們平常寫毛筆字的握法、用力法都不同, 初練時一般人都難把握力道, 練多了便好。”
他另拿了只筆, 擺好握筆姿勢給周王360度展示示範,又幫他調整了幾回姿勢。不過用慣軟筆的人初換硬筆, 手勢中難免帶著軟筆的習慣, 有時握得偏後, 有時不自覺便把食指、無明指墊高……
不光周王, 底下那些翰林也有這樣的毛病, 宋老師以前上課時也得沒事兒往堂下遛一圈,糾正他們用筆的不良習慣。
但糾他同年的庶吉士他糾得理直氣壯,能充分享受到當小學班主任的樂趣, 糾周王時就免不了有點兒給boss兒子當家教的緊張感,怕管得太多引起小皇子心理上的挫折感。
皇子心情不好,他爹皇上就不高興,那他這個吃著皇家飯的基層翰林能好嗎?
宋老師有一點點緊張,然而這種緊張就像重要考試之前那種緊張,反而會促進大腦運轉——他忽然想起上學時用過一種矯姿保健筆,就是在筆桿上挖出適當的凹陷,小學生握上去自然知道手指往哪兒擱,寫字姿勢就準了。
對了,還有的筆在握筆的地方墊一塊膠圈,這樣不容易硌手,也可以借鑑一下。要不要再在蠟版上印個米字格、田字格,方便這群新手練習筆畫佔格格式?
然後他再出個《宋時硬筆書法教程》《宋時蠟印印刷教程·基礎篇/提高篇/專業篇》……油印價格便宜,印起來又方便省時,像他這樣技術好的入行之後甚至能到翰林院做教學工作,也給廣大讀書人提供了一門新出路嘛。
宋老師正愁著翰林院俸祿微薄,搞耽美劇也沒多少收益,這一下倒開啟了創業思路,於是看著周王的眼光越發慈愛,溫言安慰:“殿下只是一時練不順手,也不必著急,練得過力反倒容易傷骨頭。待來日臣製出不傷手的新筆和習字雕版來敬獻給殿下,殿下練著便方便了。”
周王頗感興趣地問:“那是什麼樣的,何時才能製成?你這宋版印術已是天下未有的奇術,今又做了練字的蠟板,竟還能再製出新物?本王倒要拭目以待了。若這新筆和蠟版能教人絕快地練出一手宋氏印刷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