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家知道你住在我家,自必能想到我所說的‘大俠’就是自己,以後也不會再借著張二的身份與你結交了。”

畢竟一個皇子當以端重為上,怎麼肯傳出“俠”名來?

宋時倒不在乎他拿幾塊鹼餅,反正偏院裡還晾著滿架子餅,不耽擱他做實驗。

不過,對於桓凌過於樂觀的思路他倒不敢苟同,雍正王朝裡的老十三不就叫“俠王”嗎?宋太祖還創過太祖長拳,“千里送京娘”,萬一齊王也安心做個俠王呢?

桓凌聽著“俠王”二字,不禁輕笑,朝他頭上揉了一把:“你也知道是宋太祖,宋太祖是武將出身,在柴世宗崩逝後黃袍加身遂得天下,咱們朝中這些皇子可不是……”

大鄭朝政清人和,皇位穩固,又是父子世傳的江山,皇子們自幼有翰林學士講學教導,怎會想做什麼“俠王”?

更不要提“黃袍加身”這四字。哪個敢有這樣的心思,哪怕再是得寵的皇子,聖上與國法也容不下他們。

他含笑搖頭,拎著鹼餅子去了都察院。宋時自己熬的鹼,索性也別光讓他送人,自己也拿了一簍帶去翰林院,當作特產從掌院學士送到自己同僚兼刻版學生的庶吉士們。

他是為了方便在坩堝裡燃燒扣出的迷你鹼餅,雪白可愛,只有化妝鏡大小,比外頭賣的鹼餅好看得多,得了他的鹼餅的人還要打趣幾句:“這鹼餅都比別人精緻,斷不能只當普通的鹼塊,不知該是叫三元鹼還是翰林鹼?”

叫碳酸鉀。

宋時憐愛了一把這個註定無法在大鄭朝流行起來的名字,對眾人說:“這鹼也是一位少年俠士張公子送的冬灰熬煉成的,還是叫‘張氏鹼’的好。”

張氏鹼這名字可遠不如三元鹼、翰林鹼響亮,簡直跟外頭店裡賣的一般普通。可惜宋時咬死不肯冠名,眾人說笑一陣便都散去了,唯獨幾位庶吉士覺得張氏鹼這名字簡直俗到能拉低翰林院的清華品格,一定不能忍,於是替他在張氏鹼當中加了個“俠”字,改名為“張俠士鹼”,又為他描述中鮮衣怒馬的少年俠士作詩作賦。

少年學劍術,挾技入京都。擲金如揮土,重義復輕軀。策馬遊塞上,斂衽事名儒。豪宕任俠氣,何慚劇與朱。

得以這樣的俠士之名命名,才能稍保住他們翰林院宋三元製出來的鹼的格局。

諸位庶吉士們為宋時操碎了心,寫詩作賦,還都照著古韻編,貼向漢唐俠士盛興時的氣韻,把一個他們都沒見過,其實也根本不是俠士的少年俠士寫得恍若秦漢時的劇孟、朱家、郭解等名俠一般。

這些詩文輾轉傳到宋時耳朵裡,他自己都不敢認這詩文裡寫的是齊王。

回到家跟桓凌分享了一下這些詩詞,桓凌也嘖嘖感嘆:“翰林院中果然多才子,想法也不同。我與三法司諸同僚說起有俠士給咱們家送冬灰時,倒有不少人提醒我查清那俠士身份,以免他是什麼土豪、大盜,藉著送禮的機會打探咱們家佈局,將來好翻牆作案呢。”

畢竟這灰又不值錢,平白無故打聽得他們家住在哪,又只買兩車灰送到家,怎麼看都不正常,更像騙子、巨盜,趁他家失勢,家裡人口少,趁機搶掠一番。

幸虧這時候正審著馬尚書,大夥兒忙累得不願平白多添事務,不然刑部那邊還真能派出幾個衙差到家守著。

搞法律的跟文學小青年的思路差別還真大。

宋時差點笑出聲來,擺著手說:“你這些日子吃的好、睡的好,我摸著你也沒‘瘦伶仃減盡腰圍’,怎麼三法司都當你是個受盡委屈的小可憐兒似的?還有巨盜敢欺從四品僉都御史家?”

他險些上手摸摸桓凌的腰,不過想想摸完之後要被他摸回來,自己又怕要吃點虧,如今藥還沒做好,便忍住了衝動,那手在空中一收,做了個抬手招呼的姿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