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也不是他能管的,他做翰林的本份,只是依禮規勸聖上罷了。
他只盯著眼前數塊金磚,默默等了許久,才聽面前響起一聲輕嘆:“卿讀《穀梁》得法。”
第146章
在兩宮相劾最激烈的時刻,一道首輔親擬的詔書從中樞發下, 詔告天下:後位虛懸已久, 六宮事務蕪雜, 宜需德才兼備之人主持。但《孟子》曰“無以妾為妻”,《穀梁傳》雲“毋以妾為妻”, 為聖皇、天下計,當禮聘身家清白、素有家法的女子為後。
這一道詔下來,中樞日日堆成山的摺子直接少了三成。齊魏兩王身後, 正在戮力彈劾彼此, 意圖將皇妃推上尊位的大臣簡直要瘋了。
可他們再擺出多少條理由自家支援的皇妃堪為皇后, 那句“無以妾為妻”卻是春秋名典,孟子所訓, 凡天下讀書人都不能不遵。
陛下之前多年不曾想過迎娶新後, 他們兩家互相攻訐這麼久, 也只是在兩位皇妃之間爭人選, 怎麼忽然有了這道旨?
是聖上忽有所思,還是有人提醒?
兩家在前朝後宮都有勢力, 倒推之下果然飛快地探聽出原因——
兩天前, 午朝後, 宮中下傳中旨召宋時奏對, 問的是他與桓凌被彈劾一事。他去之前朝中還好好兒地議著扶正皇妃, 去之後便是閣老擬詔,要禮聘新後,不是他還能是誰?
三輔李勉當初親眼見過那道彈章, 知道宋時是什麼脾氣。理清前後,不免將本部左侍郎、商家這一代主事的商進叫來埋怨一番:“你們彈劾王家就罷了,怎麼拖無關的人下水?他是三元及第,次輔門生,今上看重的才子,何等傲氣……你們是不知道他被彈劾之後是怎麼辯罪的!”
他被彈劾了,連一句“臣有罪”也不肯說,將幾本彈章生生駁了個體無完膚!
要不是他抗辯得如此硬氣,聖上也不會覺得他清白委屈,召他進宮奏對。若不進宮,哪得讓他說出“無以妾為妻”這種話?
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
李勉前半生都以周王為正統,後來侄孫女被選中為魏王妃,他才動了幾分支援齊王的念頭。但畢竟魏王年紀尚小,如今立長有周王,立嫡……如今容妃註定難再扶正為後,魏王勝算不大。
他的侄孫便嫁做王妃亦不算差,不值得便捲入這等無勝算的爭奪。
眼前這群豎子也不足與謀。
李閣老有些心灰意冷,嘆道:“罷了,此事不可為。與其想著如何扶持后妃,不如再挑家中佳子弟……”萬一能中選,事還有可為;若中不了選,也就只能這樣了。
他揮了揮手,叫商進離開公廨,準備應對禮聘皇后一事。
商侍郎也深覺悔恨——怎麼就以為桓凌不在京,就能順勢彈劾他一本,再折周王一道羽翼?怎麼就以為這宋編修是個高情逸緻,不沾世俗的才子名士,輕易就能彈劾下去?
還不如早彈劾桓凌,當初馬尚書使人彈劾桓家祖孫,都沒鬧出這樣大的亂子!
不,不對!
當初這位宋三元就直接在朝上承認桓凌愛慕自己,替桓家祖孫解了圍。如今也是一般地到聖前分辯,也一般地解了桓氏之危……
這一回是他們看錯人了。立後之事回頭再議,還是把這回彈劾他們的事收拾乾淨,不行就推到魏國公身上,以免叫人翻出舊帳,得罪了這位聖寵無限的宋三元。
然而商家還容易另尋新人,德妃卻才剛將最好的侄女挑給兒子做王妃,再上哪裡尋個佳人做皇后?況且就真另有個好侄女,也不能送入宮。本朝以來雖有姑侄同做后妃的,卻絕沒有姐妹分嫁皇上與太子的!
可若不從家中選,遠親外人做了皇后,壓她這個生下皇次子,主理六宮事務多年的德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