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受寒,忙吩咐首領太監尋御醫來看診,確定了他身體無恙才放心地說:“你從小生在深宮,長在婦人之手,許多事自是看不到、想不到,也該出去見識世事了。桓凌畢竟是你王妃的兄長,必定一心為你的,有他在側,朕也安心些。”
周王伏在他膝下,哽咽著應道:“兒臣明白父皇苦心,絕不敢辜負父皇期望。只是往後兒臣不能在膝下盡孝,望父皇多珍重身體。”
這一趟謝恩過後,便有聖旨跟著傳到府中,定下行程和親王出行的儀仗。
如今周王府內院多了兩名妾室,收拾行裝、管理府中內務都有人搭一把手,整頓得井井有條。外務如今有王府長使打理,不多久便備好車輦和一應出行之物。元宵長假才過,他便進宮辭行,又主動命人請桓凌與他同乘一車,將兩列車隊並作一列。
車輪滾滾輾過長街,頂著晨起霜寒駛出城門。
第145章
桓凌出京,不知多少人暗自慶幸。
無他, 這個人實在太能彈劾, 也太會查案。當初憑著一本戲查出兵部貪腐;祖父出京、家事敗落後還敢硬抗有周王和賢妃做靠山的馬家。結果竟將一個兵尚、一個御史拉下馬, 自家還毫髮無損的跟著周王出京巡察……
而他還是周王姻親。雖說正他把馬家劾倒,可他偏向周王的立場絕難改變, 若在這場立後之爭中有他插手,誰知他還能幹出什麼來。
如今連他都去了邊關,賢妃才算是一點倚仗都沒有, 再難爭後位了。
兩位皇子的支持者心寬三分, 該收買言官的收買言官, 該赤膊上陣的赤膊上陣,漫天請立皇后與彈劾對方的奏章橫飛, 誓要趁這機會定下後位與儲君之位, 壓倒排行居長的周王。
議立皇后的理由都是現成的:齊王即將成婚, 宮中豈能無皇后主持!
周王的婚事一波三折, 正是因為後位虛懸,德妃管理六宮名不正言不順, 以致只選了一個桓氏女作王妃, 後頭還要靠聖上親自賜妾。之前中後宮無主, 選出來的皇子妃不可聖意;若得立一位賢良淑德的皇后, 親掌選秀事宜, 自然能將後頭諸皇子的親事辦得妥妥帖帖。
尋常臣子不知桓家如何獲罪離京,德妃、容妃背後兩家豈有不知的?那句“嫁少年才子,何如嫁少年天子”背後本就有她們兩宮推手, 只因自己也不乾淨,不敢公然挑明,但在本章上點出桓王妃這個名字,就夠勾起聖上心中不滿了。
周王出宮之後正在滿朝文眼目下,要挑刺有什麼挑不出來的?
不多久便有劾章彈奏王妃不賢孝,以至周王出宮後常有憔悴之色,如今周王出京,王妃亦不常入宮侍奉婆母……
周王妃懷著身孕還要上表自辯,幸好府中李氏是御史之女,文字清通,能代王妃擬稿,再加上宮中賢妃上表力保,盡力應付過一波波彈劾。
諸多彈章中,竟還夾著幾道彈劾桓凌的——趁他不在京裡,不能及時上本辯白,該彈劾的趕緊彈劾了,不然等他回來,恐怕罵不過他!
但桓凌此人實在尋不出什麼錯漏,他既不受賄賂也不好女色,御史之職更是做得兢兢業業,連出門聽個戲都能摸出要案來……唯一可彈劾處,就是斷袖了。
當初聖上不處置,或許是看在還要用他查馬尚書一案的份上,如今馬案已定,他人都隨周王流放般出了京,或許再彈劾便有處置了呢?
雖說拿此事彈劾有些對不住宋三元,可大位之爭面前,才子之名也終究只是浮萍。待到過幾年新皇上位,此事沉埃落定,再把他提拔回朝中便是了。
===============
宋時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他一個老實本份的翰林編修,白天認認真真當值編書,晚上便回家教導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