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之前他跟著父親外放過兩任, 中間還有一趟是從廣西到福建,收拾行裝、安排隨行都是他親手主理的, 這回再做起來也是輕車熟路。帶上自己出行的衣服被褥、治風寒、腹瀉、暈車的常用藥品,再備上一瓶高錳酸鉀——
不是為了日用!
就是為了高錳酸鉀能消毒飲用水,路上若有投不到店、又不方便生火, 只能取用河水的時候, 投點高錳酸鉀消毒, 比較安全衛生。
這會兒倒不用備太多,他之前下的論文裡有軟錳礦分佈圖, 漢中附近的天台山就有813萬的錳礦儲備。憑他現在的個體手工製備方式, 都不用去挖礦脈, 叫人收收地表散落的無名異就夠用幾十年了。
當然, 這只是眼下的打算,將來未必做不大。
從前他爹就是個中縣縣令, 他一個沒有功名的縣令之子, 頂多能仗仗他爹的勢, 藉藉未來岳家的名, 很多事不敢大幹。如今他頂著三元及第、前翰林編修的名頭, 現任漢中知府的身份,可不用再小打小鬧,做點什麼還要看上官的臉色, 餵飽當地強權士紳了。
他要做車床、開工廠、鍊鋼鐵,把太祖前輩未竟的事業都做下來!
這回終於可以想幹什麼幹什麼,誰敢對他指手劃腳?先考個四元、五元、六元再來壓他吧!
宋時意氣風發,帶上游標卡尺,又找大哥、二哥從保定府那幾個廠裡撥出有經驗有技術的匠人隨行。玻璃匠人肯定要帶,到了那邊就要燒製各種實驗器皿;水泥匠也帶一個,到漢中叫他帶著當地磚瓦匠一面燒水泥一面制耐火磚,將來鍊鐵什麼都用得到;化肥、農藥可是農業之本,也必須要帶上。
這一趟畢竟是要去陝西,治下乾旱少雨,只能種麥粟之類耐旱作物。麥價只到稻米的一半,粟豆就更賤,要致富,只能靠提高畝產:化肥、農藥、精耕細作……還有最重要的水利。
大西北搞水利跟本就多雨的廣西、福建不一樣,手裡還存了一百多塊錢,到當地看著買點水利論文吧。
除此之外,還得帶上打點官場的銀子、布料、玩器、玉帶扣、補子、官靴、茶葉之類……
從前他爹品階低,也就是打點縣衙同僚和府、布按二司的上官,量著身份送就行。如今他做的已是知府,結交的物件高一層,送的禮物就得再高一層。周王府又設在漢中,他恐怕還能跟傳說中的“三楊內閣”之一打上交道,見歷史名人不能不送點厚禮。
新官上任,好像除了個跟著周王巡查的僉都御史不用送禮,剩下的都得重重打點。這個不用送禮的還要搞潛規則,真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啊!
嘖嘖嘖!
宋時憤慨得臉部表情都失於管理,宋霖帶著兩個弟弟給叔叔送東西來,一進門竟被他的神色嚇了一跳。
那漢中府究竟是什麼地方?
他三叔這麼個三元魁首,士林之望,做過翰林儲相的人物……依他老師來說,應當有個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胸懷,怎麼說要去漢中做官,就連君子慎獨都忘了,獨個兒在屋裡……
笑得跟爹和二叔剛抱上弟弟妹妹們時一樣?
霄哥兒和霆哥兒還沒讀出什麼君子氣度,不管讀書人那套,只看著三叔滿面笑容,好像心情正好,便捅了捅大哥,三人一同向宋時行禮,拿出自家備下的禮物給他。
宋霖給的是個打著“平安”二字的銀牌子,手工粗糙,像是從街上買的;宋霆拿的是一副紅綾裹著新羽毛球拍;宋霄給的則是一包自己平常珍愛的的升官圖和棋子。
宋時頗為驚喜,上前親手接過東西,珍重地放在桌上,謝道:“三位侄兒有心了,叔父定會好生收著,帶到漢中使用。”
這仨孩子真懂事,他十來歲時爸媽出差他可從來不帶送東西的。只可惜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