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時閉了閉眼,讓自己適應院中的黑暗, 提劍衝到桓凌身邊,一劍掃向離他最近的人。那些人手裡好像沒什麼兵刃,直接退了幾步, 桓凌抽劍上前, 順勢卡住自己刺傷之人的脖子, 向四周厲喝一聲:“要他的命就都退下!”
宋時上去與他背向而立,抬劍護在身前, 也揚聲道:“放下武器, 雙手抱頭, 反抗的立刻拿下!”
那些人喊了幾聲“大老爺”, 彷彿要求饒,廂房裡也有些模糊而利的哭叫聲。宋時隱約感覺聲音不太對, 不像他來到漢中後聽慣的腔調, 彷彿更硬、更難懂一些, 莫非不是本地人?
然而這念頭只在他腦中稍轉了一下, 不等細想便猛聽一陣咣啷啷的響聲, 衙役們住的幾間房門從裡頭撞開,門扇重重打在土牆上。牆壁間黃土與屋頂枯草簌簌落下,一群衣冠不整、卻都拿著水火棒、鋼叉、朴刀、繩索的差役擠到院中, 如狼似虎地撲向那些漢子。
桓凌手底下的人慘聲叫道:“大老爺饒命,小人們不是匪徒!”
還有個壯漢試圖反抗的,卻被蔡班頭親自撲上去按住手腳,擰到背後捆了起來。他拎著這些人的頭髮朝了朝相,回報道:“大人傷的這個正是姓吳的一家的主人,這個年紀小的幫咱們餵過馬,那幾個漢子卻面生,恐怕有問題!小的們敲門時他們遷延不開,果然是不是什麼好人,可要小的們把他家抄了,男女老少盡皆綁了?”
宋大老爺聽著廂房裡老人、婦孺哭聲,想起那個抱小孩的婦人,不免動了幾分側隱心,盯著差役捆了他們的手,吩咐道:“不必這樣大動靜。按著這四個蹲下,就地審!再分幾個人四處看看,將那幾個房間的門窗拴嚴,別叫人出來。再往大門處看看,小心外頭有接應的。”
把門窗堵上,那些老幼囚在房裡就是,有什麼事明早叫了鄉老、里長來問話。
蔡班頭領命,當下叫人回屋裡拿了松枝照明,依大人吩咐做事——
這家裡窮苦,也沒有幾盞燈燭,兩位大人又要挑燈奮筆,僅有的油燈蠟燭都先緊著他們,別人只好用松枝抹上松脂照明。其實松脂燒起來反而比油燈亮,只稍些煙氣,擱近了燻人眼。可在拿到院子裡照明,卻將這一個空落落的院子照得明如白晝,無處可藏身。
宋時本想盯著差役抓人,可桓凌怕院裡還藏了別的刺客,不放心他,叫他在這邊審犯人,自己提著劍領人搜院。宋時向來聽他的勸,看著他在院裡巡視一番,似乎沒什麼危險,便命人將這四個已捉住的拎進屋裡,手中長劍挑起那個叫桓凌刺傷之人的下巴,冷冷審問:“你們是何等人,為何半夜窺探本官與巡按大人?如今被擒,又何敢向本官喊冤?”
那人身上帶刺傷,聲音低啞,虛弱地說:“小的們不是……小的不敢……”
旁邊一個方才因反抗差役被打傷的精瘦漢子掙扎起來,衝向這邊,用那種有些鼻音的沉悶聲調叫道:“是我們連累了吳三哥,大人饒了他,要殺就殺我們!”
那個給差役餵過馬的青年漢子也一個頭叩在地上,哭喊道:“大人饒恕,是小人在外頭替大人們餵馬時聽幾位快手大哥說兩位大人是清官,又想著大人們是京裡來的、能管事的大官,才起了帶著鄭大哥他們來訴冤的心思!可這幾個兄弟怕見官,怕大人不信他們的話,反叫人抓他們,所以小人才帶他們到窗下偷聽兩位大人說話,叫他們知道二位大人真是清官……”
正好在窗下聽到他們說到運石料、修路、建碼頭的事。因他們兄弟這些日子就是在漢中兩岸做縴夫、挑夫維持生計,聽著他們說起修路、運料,覺得可以多覓些生活,抑制不住心中激動,動靜大了些,不想被大人當作賊拿了。
宋時靜靜聽他說完了,指著那個受傷的漢子說:“你們兄弟都姓吳?還是隻有他姓吳,別人都是冒名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