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時看了看花,又看了桓凌一眼,目光流轉,嘴角噙著輕淺不易察覺的笑意。
這就是他們新時代建設者的浪漫。
第161章
漢中經濟園的奠基大典一結束,宋時便迫不及待地安排人在圈好的廠址上打地基、築場、澆築混凝土預製板。他親自提拔的石灰廠侯管事則在稍遠些的地方帶著人築灰窯, 他百里迢迢下鳳翔請來的煉煤師父也在後方指點工人築燒煤的煤窯……
雖是四面開花、一齊動工, 但南鄭縣查訪出的流民足有四五百人之多, 多半沒有正經生理,或打短工、或做幫閒、或在布坊與人踹布、或在城外拉縴……甚至有不少乞食為生。朱縣令挑著精壯的弄來給大人建園子, 健婦來做飯、洗衣,剩下那些老人、稚子、身有殘病不能幹活的,便送進養濟院、慈幼莊暫養。
只是那養濟院一年撥款也不多, 猛然多添了這些人進去, 衣食柴炭都有些供應不上。
朱充聽著本縣養濟院管事的為難, 思前想後,決定去尋了宋大人想法子——
他可聽說馬同知籌善款那回, 底下的大戶富商捐得如金山銀海一般。後來宋大人在經濟園奠基典禮上當場收徒, 眼見的那些家長又恨不得把建書院的銀子當場捐出來, 想來府裡存銀正多……
縣裡財政艱難, 這些流民又不能不管,他這縣令沒辦法, 只得向大人哭一回窮吧!
他下了決心, 收拾了養濟院的帳目, 帶上那管事去府衙求見宋大人, 請他給養濟院撥款子:依如今養濟院的標準, 成人每個每月應予三鬥米,薪三十斤,冬夏布各一匹, 小兒給三分之二。他們如今將流民也納入救濟目標,夠得上收入養濟院標準的足足添了近百人,原先撥的銀子遠遠不夠了。
朱縣令也才做了不滿兩任知縣,之前梳理流民已經耗盡了他的心力,再叫他籌銀子,實在不是他能做到的了。
他真的拉下臉來苦求這位比他年輕十幾歲的大人:“望府尊大人看在下官與桓僉憲同年中第的份上,支給這筆銀子。”
宋時含笑安撫他:“朱兄放心,這是本府叫你收攏的流民,豈會只要縣裡擔著開支?本府明日便批條子,你叫南鄭縣戶房來支銀便是。”
他提筆在會議記錄本上記下這檔事,叫門子把新的花名冊送往戶房,叫書辦重做養濟院檔案,算出該撥柴、米、布料、棉花數量。
他安排好這檔事,又問朱縣令:“朱兄可問過這回收入院中的流民中,殘廢者、重病不能自理者、七十以上老人與十六以下幼童各佔多少?”
朱縣令雖看過檔案,卻也記不清數字,便叫管事上來回報。
既有專人來回事,宋時就不只問流民中人,改問起了整座養濟院的人員比例,配備的管事、僱工人數,又問他們平日安排院中收養的孤老做什麼活計貼補生活。
那管事哪敢當著他的面說出院裡讓朝廷撥銀子撫養的人接外活賺錢的事,忙指天誓日地向兩位大人保證,他們一分銀子也不敢剋扣,更不曾指使院中孤老病殘幹活。
宋時冷笑一聲:“本府還不曾說什麼,你何必心虛。”
朱大人也覺出不對,沉下臉看向那管事,眯著一雙精光四射的鳳眼說:“難不成你敢苛待那些鰥寡孤獨、篤疾殘廢之人?!”
管事連連稱不敢,宋時淡淡道:“下頭養濟院中常有暗中扣下撥款,令院中收養的人自家做活賺錢貼補之事,以後朱大人多使人查查便是了。不過今日我無暇問理此事,卻是要問問你,這些人中還有多少能自理的?若還有年輕、能自理,願學些手藝自力更生的,府裡也可安排手藝人教他們。”
朱縣令忍不住出聲勸道:“大人,若要尋人教他們手藝,平日朝廷給撥的善款可不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